盛夏的东北黑土地,正值雨季,地里的苞米蹿到快一人高。
早在今年3月初,徐嵩怕疫情耽误了农时,就开始给村里人张罗起种子化肥的事。“要不是今年4月初的大雪误了农时,早该播种了。没有种子化肥,这几家的春耕肯定会受影响,那关系着他们一年的收入。”
2017年11月,经洮南市委组织部选派,“80后”的徐嵩到吉林省洮南市黑水镇新生村任第一书记。徐嵩用三个字概括出自己的工作内容——“啥都干”,是“宣传员”,也是“协调员”和“服务员”。
新生村曾是洮南市贫困户最多的村,幅员面积35.22平方公里,共3个自然屯,总户数1125户277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1户304人。2018年11月,全村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走进新生村,平坦的村路、统一的院墙、整齐排列的太阳能路灯,和之前相比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两年半前,徐嵩初到村里就忙活起两项扶贫工作,一是与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一道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二是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登记贫困户期间,徐嵩和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白天逐户走访、宣传政策,晚上整理档案。为了做到因户施策,他们为贫困户建立了细致的档案,“只要一翻开档案,对这个家庭就一目了然了”。档案里包括了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收入情况、致贫原因、房屋情况、是否通水通电、低保养老保险情况、有没有电视、帮扶责任人是谁等等,“一户档案多的能有80来页吧。”徐嵩说,“每户或每人有了任何新的变化,也都会更新在册。”
郑福军正是在入户走访调查时被识别到的贫困户之一。20多年前,新婚六个月的郑福军出了车祸,下半身瘫痪卧床,丧失了劳动能力。由于妻子需要照顾郑福军,劳动力有限,这个小家庭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针对郑福军无劳动能力的情况,徐嵩和洮南市的吴爽副市长通过反复入户,鼓励他在微信上销售米、面、油和山野菜等农产品,并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加郑福军微信购买。通过微信销售,郑福军为家里更换了新家具,日子也有了新起色。
另外,通过当地“三扶一改”(产业帮扶、政策帮扶、社会帮扶、改善人居环境)政策的帮扶,郑福军家里住上了砖瓦房,生病住院不用自己花钱了;在“日行一善”公益团队的帮助下,月月还有产业分红钱;妻子在村里扫路,也有了固定的收入。“现在生活有了新的希望。”郑福军说。
东北地区致贫原因有别于交通不便的黔西南地区,这一点,曾经去贵州学习的徐嵩有深刻体会:“黑土地养人,我们这地多,玉米、黑水西瓜都不愁销路,但凡有一点儿劳动能力,都不会当上贫困户,就怕家里有人得了大病。”据统计,洮南市因病致贫占比57.2%。新生村村民的大病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病、癌症,还有意外致残,这都需要长期吃药、治疗,对农民来说是笔不小的支出。
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要想拔穷根,配套的大病保障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据洮南市市委书记薛智金介绍,洮南市决定每年安排本级财政资金500万元,创新实施健康扶贫“三下沉、两提高”举措,通过下沉用药政策、医疗力量、服务资源,提高报销比例和报销封顶线。村级门诊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80%,报销封顶金额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80元;乡级普通门诊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80%,报销封顶金额由每人每年300元提高到400元,切实减轻贫困家庭就医用药负担。
2018年新生村新修的水泥路与旧时土路对比 驻村两年多来,徐嵩积极争取政策,为村里修路。通过与相关部门协调,他筹措资金新修水泥路22公里,实现了户户通,让“下雨天村民出不了屋”成为过去。
他还为村里新建围墙4万延长米,种植云杉树450余株,安路灯780盏。为了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为3个屯分别修建8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在全村开展“新时代最美人家”积分评比活动,鼓励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参与维护村屯环境卫生。
为了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徐嵩邀请洮南市电焊工培训学校免费为村民进行培训,参加培训班的63人中有13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通过培训提升了就业技能,学成后他又帮助村民办理初级焊工证书,保证全员就业。目前,所有学员都已取得证书。他还邀请了天津公司驻洮南工作人员到村传授纽扣编织技术,为村民免费提供原材料,编织合格的产品全部回收,参与的农户每月人均可增收300余元。
“产业帮扶、政策帮扶、社会帮扶、改善人居环境”,脱贫攻坚,一样都不能少。“防止脱贫户返贫,尤其是因病因残返贫”,徐嵩说还要通过入户等办法严密监控,这根弦越到最后越不能松。
来源: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