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听说毕淑敏的名字,是在一次有关旅行作家的交流中。对很多文学青年来说,这个名字似乎已淡出视线太久了。阅读她的《红处方》和《拯救乳房》已是十多年前的事。她这几年陆续出版了《藏在这世界的优美》《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及《非洲三万里》等游记著作,成功转型旅行作家。
毕淑敏是如何变成一个旅行作家的?不久前,毕淑敏在宣传新书《美洲小宇宙》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坦言自己开始旅行是因为年岁渐长,趁现在耳聪目明,手脚灵便,可以爬高上低赶快去看看世界。多彩斑斓的异族文化以及与我们不相同的世界,给了她巨大的冲击,因此她将这些体验记录下来,分享给同好、同道。
达尔文在那里发现了进化论
晶报:《美洲小宇宙》这个书名的由来是什么?您在书中说加拉帕戈斯群岛是一个小宇宙,书名中的宇宙是何用意?
毕淑敏:2008年的时候我环球旅行,路过加拉帕戈斯,当时因为盘缠不够没有去,只记得有介绍说这个地方是达尔文发现进化论的岛屿,有“小宇宙”之称,当时就很想去看看小宇宙是什么样子。这个愿望在心里埋藏了将近10年终于成行。去之后发现果然不虚此行,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所以就把它用在书名上了。
美洲是一个巨大的存在,我这次主要走的中美洲。看到多彩斑斓和我们不相同的世界,也看到了曾经灿烂的古代文化在今日的发达,以及不同文化给予我的冲击,我想借着这本《美洲小宇宙》跟大家分享。
晶报:您曾说过:“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旅行。越是无缘无故说走就走,原因越是隐藏很深难得破解。”您是如何想到去美洲的?
毕淑敏:我们要到哪里去其实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我们常常以为旅行或者出发是瞬间决定的,仔细想想其实不是,而是我们的内心有一颗种子或一个结,说走就走的时候其实是种子开花了或者结拧得更紧了,比如2008年的时候没有去加拉帕戈斯群岛,后来我的学弟学妹提议一起去中美洲看看,这些前因后果落在一起,就成了旅行。
玛雅人创造了文明 却把最优秀的人拿去祭天
晶报:从《藏在这世界的优美》《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到《非洲三万里》,您走过这么多地方,在您看来,美洲与其他地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最触动、打动您的地方是什么? 毕淑敏:美洲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特别缤纷多彩,文化杂交而且多元,呈现出目不暇接的灿烂。当然美洲最最触动我的是加拉帕戈斯群岛,那里保存着地球最大范围内的原始状态。
晶报:此次美洲之旅的旅途中,您亲历过哪些惊心动魄的瞬间? 毕淑敏:玛雅人血祭的石头,是游客们一定会看的景点。玛雅文明确实有一种巨大的文明的力量,他们把最优秀的人拿去祭天。对一个医生出身的作家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令我战栗的。站在那块石头上,在还原祭天过程的时候会为玛雅人的文化及虔诚精神感到震惊,他们从容赴死,对民族是有所伤害的。他们曾经建立过高度的文明,希望杀人祭天的文化不再出现。人类不能以一种强势的文明屠戮或者征服另外一种文明,而是要在有限的地球资源里面共存,各种文明集合成为整个人类的财富。
晶报: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很多时候在于想象,旅行也常常是浮光掠影,您如何在旅行中做到尽可能多地探索,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多地展示出您的思考? 毕淑敏:如今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国人的确很多,每个走出去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也都是不一样的。对我来说,每次出发都充满了挑战,但旅行常常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那么如何探索呢?
第一是要做功课,这一点我也很矛盾,有时候会受前人的眼光和框框的影响,会错过惊喜。不过当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如果一点功课都没做,回来后又会发现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东西,又难免会有遗珠之憾。
第二是要在旅行之前将自己的衣食住行安排好。出去之后人生地不熟再花精力在这上面,就很难腾出自己的眼光去观察思考。
第三,常常有人认为出去旅行一趟,完了就结束了,但中国有个词叫“余音袅袅”,我觉得旅行还应有一个美丽的尾巴,那就是旅行结束后仍去看一些资料,更深刻地感受自己的所到之处。因为这点,于是就有了一本接一本的书。
书写两极很艰难 但是很快乐
晶报:近几年您热衷写游记,写作对于旅行有哪些特殊的意义? 毕淑敏:近年热衷写游记和自己的人生安排有关,年纪渐长之后更想去看看世界。比如叙利亚的古文化遗址帕尔米拉,未去之前就想此地会有战争,赶在被毁坏之前见到了无比壮观的古迹。对于我来说写作最重要的意义是分享、思考,通常我们走过、看过之后,觉得自己到过之后就放下了,但是一次次写作迫使我一次次在精神上、情感上回到过去的旅行中,迫使自己去思考、分享和回望。
晶报:您在旅行时,会不会特别设计人文历史类的探寻之旅? 毕淑敏:会的,我在出发之前会有意识地设计人文历史的路线,比如去伊朗之前,我就请旅行社按照联合国世界级文化遗产设计旅行路线。这次去美洲,去托洛茨基的故居也是因为知道他是在墨西哥被暗杀。
晶报:您的美洲之旅深受读者的喜爱,下一本会是关于哪里的游记? 毕淑敏:中南美洲之后我去了北极点,去北极点我乘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子破冰船,据说全世界去过的只有一万人左右,我很有幸成为了这万分之一。之后我去了南极半岛和南极大陆,关于两极的新书也快写完了,写的时候很艰难,但是很快乐。
晶报:您已经很久没有出版新的小说了,关于小说创作有没有什么计划? 毕淑敏:其实我的小说创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们看到发表的或者正在写的就认为是开始或者结束。其实,真正源自心理的小说无时无刻不在酝酿当中。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小说是在不断地积累当中,但总要诉诸于文字。小说的写作按照我生命的旅行正在调整,我马上就要开始我最重要的小说的创作。
《美洲小宇宙》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年1月版
这些年,作家毕淑敏一直在路上,她的足迹从北极一直到南极,踏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游记也随着她的脚步出了一本又一本,从《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到《非洲三万里》,再到最新的《美洲小宇宙》。
毕淑敏早年以医疗类的小说出名,后来研习心理学之后开始专注心灵散文。王蒙曾经评价她:“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她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这句话也不知道是褒是贬。但毕淑敏的人生经历却充满了挑战,最早在西藏阿里从军,在她看来是人生一次重大的旅行。45岁去读了心理学博士,成为心理咨询师。年过花甲又开始环游世界。然而在她眼里,这并不算挑战,只是听从内心的召唤,按照符合自己人生的目标去做。很是坦然。
不过,在如今的图书市场,相比写作灵活的青年作家和大作不断的严肃作家,毕淑敏的确已经不算是一个有号召力的“牌子”。严肃文学她越写越少,心灵美文又会使读者审美疲劳。不过,好在她另辟了旅行写作这个蹊径。而且去的又是南非、中美洲这类不太大众的路线。听说接下来她还要写在南极、北极之行的见闻,这么一来,在阿姨辈的女作家里,毕淑敏似乎走出了一条新路。也许毕淑敏的本意很简单,只是想写写游记,毕竟她早已过了讨好市场和读者的年龄。但是这样的转型,也着实让她多了不少青年读者。
从医生到专业作家再到心理学博士,如今又变身“旅行者”,综观毕淑敏的人生,她用身体和文字完成了对人的生理的剖析、对心理的追问和对外部世界的探索。
来源: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