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运祥
杨运祥作品
刚刚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的水屯镇”,几个宣传橱窗里赫然展示着“好乡贤”“好党员”“好支书”“好儿女”的事迹。在“好儿女”一栏里这样介绍着杨运祥:
杨运祥,男,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水屯镇陈楼村人,生于1993年7月,杨运祥的父亲于2008年因患癌症去世,母亲因病无法正常行走,杨运祥的左耳完全失聪,右耳听力甚微。
虽然家庭困难,杨运祥仍然保持坚强、善良的品质,坚持看书学习,根据自身经历写的《伟大的念头在孤独中不朽》一书已出版。杨运祥身为一名保安,他坚持每月给母亲500元零花钱,平时为母亲洗衣做饭、打扫家庭卫生,尽力满足母亲的日常需求。他从未喊过累,从没有抱怨过,只是默默地尽着自己的义务。杨运祥始终认为,尊老、爱老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爱心无涯、孝心永驻,才能使家庭、社会和谐。
忆往事:不愿向命运低头 “小时候因生病耽误治疗留下病根,左耳完全失聪,右耳听力甚微。我就是个聋子。”给记者说这番话时,杨运祥目光里泛着亮光,从儿童时代一路走来,因为听力给他的人生带来的不仅是小伙伴的嘲笑,更多的是对未来人生的迷茫。
“你说,我上课听不清老师说话,能让老师一遍又一遍重复吗?”基于当时的情况,家里不能为他买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戴,他就那样煎熬着,也很少给父母提及这些伤心事。
杨运祥告诉记者,他的母亲是小儿麻痹患者,父亲忙忙碌碌整天不见身影。在他的印象中,父亲话很少,他们父子几乎没有谈过心。更不幸的是,父亲在他15岁那年因肝癌去世。他再也无法感受到父亲带给他的些许温暖。
“母亲坐着轮椅,我又读书,家里几亩薄田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这个家。几间瓦房岌岌可危,下雨需要在屋里摆上几个盆子,冬天外面大雪纷飞,屋内飘小雪。”杨运祥说,“如果换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健康安好,我应该是幸福的孩子。父亲去世后,我变得更加自卑懦弱,被小伙伴肆意欺负,谁见了我不是同情就是嘲笑,时间一长,我变得越来越谨慎。那段时间,我害怕母亲身体不好,害怕和任何人说话,害怕被人打骂嘲笑,害怕学习成绩下滑。”杨运祥说。
看似没有任何希望的命运,因为文学梦开始慢慢变强,他几乎无声的世界里总有那样一本书形影不离。上中学的他读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激发了他写作的渴望,杨运祥梦想着有一天也会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来。
因为害怕孤独,他就整日以书本为伴,正是一本本书里那些睿智且有趣的人物形象,让他聊以慰藉自己苦难的生活,更使他如饥似渴以平均两天一本的速度读完借到的每一本书。
到了周末,写完作业搬个凳子在院子里读书。书中的世界何其丰沛,书中人物的命运令他感同身受,甚至怦然心动。他忘记身在何方,他忘记贫穷、忘记饥饿,直到一遍遍被母亲喊着吃饭。他在初中三年级写下了自己的第一个中篇小说,甚至没留底稿就投了出去,虽然石沉大海,可是依然无法打消他心中的文学梦想。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杨运祥上完初中读了两年技校。技校毕业后因为耳聋四处找工作无门,他就打零工,搞装修,可是再苦再累每晚必须写上几百字才能入睡。他没有电脑就写好用网吧里的电脑打出来,一段时间迷恋上玄幻小说,也就依葫芦画瓢,有模有样地写出一部玄幻小说,没想到竟赚得人生第一笔稿酬。
拿到不多稿费的那一刻,他很高兴,母亲也很高兴。看到母亲的笑容,更坚定了他写作的信念,心中有一股劲儿支撑着他在创作之路上跋涉。
谈写作:感谢那些领路人 杨运祥的世界是寂静的,在孤苦无依的时候,杨运祥在文字中写道:“密密麻麻的现实像极一堵墙,即使有缝隙,依然是逃不脱,躲不过,甚至找不到出口……”无论生活多么艰辛,杨运祥都没有消减对写作的热情。
谈起自己写作之路上的领路人,杨运祥很感动地说:“第一任老师是胡天翔大哥,我在写作上有什么不懂的都会去请教他。他是一个很有耐心、儒雅大方的人,在小小说创作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想法。胡老师在汝南县检察院工作,后来他调到市检察院了。没事的时候我就从水屯镇坐上去市区的班车,然后换乘公交车找他请教。他传授我写小小说的技巧,说要注重语言与细节刻画。这些让我受益匪浅。我甚至泡在他们单位的图书室内一整天。”
再后来,杨运祥在一个又一个老师的帮助与提携下,先后在《天中晚报》《作品》《姑苏晚报》等报纸杂志上刊发了不少作品。 捧着散发着墨香的报纸杂志,他看了又看,甚至放在胸口上入睡。再后来,历时7年写的第一本书《伟大的念头在孤独中不朽》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印刷3000册,第二次印刷2000册。该书进入全国上百家图书馆。
“看到自己倾注心血写出的文字被读者阅读,真心希望这些文字能够温暖人心,就如当初的我被文字温暖一样。”杨运祥还特别感激我市文化界前辈谷天义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谷老师了解到我的情况,那一次就和我聊了几个小时。也正是像谷老师这样的人默默鼓励支持着我,让我能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
望未来:文学路上不停步 记者在杨运祥的家看到,整洁的小院内有一片菜园,菜园里萝卜青翠、白菜碧绿,花椒树抖落了满身的叶子,无花果枝条上依然有果子在风中摇曳,几朵月季花依旧绽放,红得似火,芬芳扑鼻。
2016年,杨运祥家享受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岌岌可危的瓦房变成了崭新漂亮的新房。杨运祥梦寐以求的书房内,整整齐齐码放着一本本读过的书,发表着他作品的杂志报纸都被他精心收藏着,一摞获奖证书也被他用塑料袋包着。这些都是他过往青春飞扬的见证。
他和母亲享受了低保和残疾人补助,还可得到陈楼村鹏宇加工农场的产业分红。他母亲享受到重症慢性病、大病保险以及金融扶贫等帮扶政策。残联为他母亲发放了新轮椅,为他家修缮了台阶、斜道和扶手栏杆,让他母亲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也方便进出。
“我之前在村里上班,后来镇领导了解我的情况后让我到镇政府做了一名保安。”在杨运祥成长的背后,有着一大批默默奉献的爱心人士:赵改莲、丁喜荣帮助他申请了助听器;镇干部石燕把他当作亲弟弟看待,甚至把自己新买的电脑送给他写文章。
他的第二本书《惊鸿与璀璨》在好心人的资助下已出版。
“目前我的学历是成人函授大专。我很庆幸当初自己没有动摇,一直坚持这个被别人嘲笑的写作梦想。我从15岁开始写作,一直坚持写到现在。对我印象深刻的老师应该是初三班主任刘丽老师,她虽然是数学老师,但对我当时的写作很支持。”他在与记者谈话时找出助听器戴上,并且侧身用右耳倾听,对自己没法听清楚的话,他连连说抱歉。
读着他认真写下的一行行文字,字里行间散发的质朴与随性,昭示着他是一个有涵养且灵魂丰沛的年轻人。
谈及未来,杨运祥说,现在条件比以前好些了,自己也更自信了,当然还要写下去。
未来不远,未来可期。
来源:驻马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