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wechat_logintip!

刘一达:漫谈光阴里的老北京

0
回复
4028
查看
[复制链接]

4334

主题

433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448
来源: 2020-12-14 09:50:0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家刘一达

海淀当年叫“海店”?丰台为什么叫丰台?“推出午门斩首”是讹传……在最新散文集《典故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中,京味儿作家刘一达钩沉数百年人文掌故,漫谈老北京文化遗存,既有历史色泽,更有生活气息,为读者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存照。


追根溯源说典故

皇城中轴线的故事、子午线和“北京城”石桩、东四西单鼓楼前、京城牌匾逸事多、崇文门为什么要敲钟、“推出午门斩首”是讹传、京城“五大镇物”之谜、“稻香村”叫板“稻香春”……一个个故事引经据典、精彩绝伦。


“这个书名我也是想了很长时间。”作为京味儿文化标志性作家之一,刘一达已经出版了80余本书,深知书名对一本书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谈典故其实就是讲古话旧。“‘典’是经典,即准确地理解事物,‘故’是缘由、往事,《典故北京》的书名就清晰地告诉人们,这本书主要是挖掘北京的故事、探索北京的传说,追根溯源,了解它的发展历程。”


刘一达说,《典故北京》说的是北京的事、北京的传说。上篇为“引经据典”,下篇为“谈天说地”。刘一达坦言,“引经据典”必须要把史料弄清楚。北京的子午线在哪里,颐和园的昆明湖畔为何有一尊铜牛,等等。这些事儿许多都是人们“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而“谈天说地”主要以民间传说为主。“这些史料、传说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包含着历代北京人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希望读者朋友能够从中感受到北京文化的博大精深。”


“刘一达的作品语言精到、讲究,属于那种既能看又能读的。”演播艺术家艾宝良曾演播多部刘一达的京味儿作品,在他看来,刘一达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写人物的,虽然多数写的是普通市民,却都有北京人的风骨,外表很客气、很谦虚,内里却很倔强。另一类则是写北京典故的。“在《典故北京》里,刘一达写景、写典故,不是简单地罗列,他能写出情来,能把读者的眼泪写出来,这就是功底。”


功夫在书外

在写作过程中,刘一达非常注重史料的积累。为了理清历史的脉络和流变过程,他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一个传说,一个地名,“想弄清楚它的出处要查很多资料”。刘一达举例说,《东四西单鼓楼前》一文,东四为什么当年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老北京还有五坛八庙,五坛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但八庙的说法很多,外八庙、内八庙,皇城里面还有八庙,其中有四种说法,八个庙,到底是哪八个庙?在书里都罗列出来,告诉你这八庙应该是哪些。”刘一达坦言,所有的都得查资料,去考证,找到真正的原因和结果。怎么样能够让北京的土话既有味道同时还能表现出北京文化?刘一达表示,这个功夫下得大了。“有些土话没有字来表达,所以要体现出它的京味儿,你就得琢磨。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一定要过滤。在《典故北京》中也是这样,完全用土话来表达就不行,必须得过滤。所以我用的语言,是经过筛选过滤的北京土话。”


热爱所生活的城市

“我的喜怒哀乐都融入到我所写的那些人物里面。”刘一达坦言写作对于他来说就像生活的一部分,自己16岁就到工厂当工人,后来又在《北京晚报》做了24年记者,接触了很多北京人,也有机会采访很多北京人,有了这些经历,知道的事就会特别多,如果不写出来觉得可惜。


“我们看到很多人在北京奔波,当你看到刘一达老师这些书的时候,或者听到广播里艾宝良老师抑扬顿挫地把北京讲给你的时候,你或许会感觉到心一下子落了地,这时候北京才属于你。”在作家萨苏看来,刘一达的书能够给人们一种情感上的慰藉。


“读完刘一达的书,再走进北京的街道,会发现北京的韵味不在某个石头狮子里,也不在某个城门楼子里,它是一个整体。”萨苏说,这部《典故北京》写了这么多老北京的典故和故事,给人的感觉是,中国传统文化或者东方传统文化如果能合理运用,它能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带来许多帮助。


在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奕丹看来,《典故北京》除了讲古话旧之外,还写到北京源远流长的文化和妙趣横生的典故,从这些典故中,“我们会看到以及感受到北京的精气神,无论是老北京人还是新北京人,看到这本书可能都会觉得内心有一种特别热望的感觉,对于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也好,对于故土也好,内心都会产生热爱或者感动”。



来源:新闻出版广电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