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于我是不陌生的,它距我工作的小城约四十分钟车程,很多个周末我都是在花溪度过。花溪像一座神秘园:如同十里画廊的十里河滩,幽光中的天河潭,隽永别致的青岩古镇……它独特的风景,仿若从天堂的一角拓印至人间。数次来花溪,我从没产生过任何倦意,反倒愈加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强烈的吸引。
我已经习惯了这片山水带来的秀美,无论是十里河滩还是青岩古镇,它们的美如此具有亲和力,像硬质宝石,镶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闪现着内敛而温润的光芒。这里有农舍水车,小桥流水,这里有鸟鸣清幽,花香袭人。来到这里,如约邂逅一个诗情画意的春天。
十里河滩
漫步在花溪公园,倾听鸟儿的浅唱低吟,树木葱茏,美丽的花溪河宛若一条平稳安详的经脉,滋育周边丰腴良田。阳光处于变化之中,有时明亮,有时只是从云层里透出珍珠色,有时接近蛋糕上那种松软的奶黄,冷玉色的河流旁,间隔的田埂形成丰富的图案,光线的映照下,美若锦缎。我们来的时候,正值油菜花开的季节,原野上被风撩起片片耀目的金色,油菜花含蓄的香气,引来无数粉蝶嬉戏。
虽是初春,空气中还泛着点点凉意,游客依旧纷至沓来。有摄影师在给新人拍婚纱照,新娘白色的纱裙铺在绿水河畔,娇美可人。垂柳轻扬绿色的面纱,在水面跳起了优美的舞步。游客骑着自行车在小径上穿行,孩子们在草坪上打闹,或是河边嬉戏。
丰姿绰约的十里河滩,河水回曲,与大将山相依相偎,绵延到远方。清凉的河水散发着氤氲之气,鱼儿在水中畅游,浅滩处常有白鹭停歇;一路走来,河中的沙洲千姿百态,跌水形成叠嶂相间的深潭。
我眯起眼睛遥望天际,天色,竟是青花瓷般的净蓝。高处的云,如同游走的流苏。这样的时刻,令人产生妙不可言的错觉:仿佛寂静也是有声音的,它优雅地融入低音区里。我所折服的美,无不带有某些寂静的特质。
如果适逢夏天,风吹动着一望无际的荷叶,荷花荡漾,最是惹人爱。在花溪,一年四季都能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情。 夕阳下,林中栖息的飞鸟已经回巢,河面雾气云涌。只间或听到自行车“丁零……丁零”的声音渐渐远去。
夜色撩人,走在河边栈道,路灯柔和,雾一样的光线,照耀着我们这些夜行人。稠黑的夜,耳边不时响起大鱼击水之声,打碎了仿佛倒映在水上的星座图。我想,那些害羞的鱼虾,是不是受了召唤才会浮出水面……只轻轻一啄,那小小的星云,就像会飞的种粒,从水面消散。
天河潭
从花溪公园乘坐天河潭专线公交车,大约三十分钟便到到达天河潭景区。第一次去天河潭是在一个夏天的午后,时值丰水期,进入景区,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长 210 米的钙化滩瀑布。我们站在观景台上凭栏遥望:瀑布如脱缰野马轰鸣而下,势不可挡,在冲坑溶潭下溅起漫天水雾,蔚为壮观。瀑布溅起的水雾打湿脸颊,一阵清凉,赶走了暑热之气,身体犹如一株渴水的植物被灌溉。
连接钙化滩的是卧龙湖,长长的龙脊——百步石桥浮现在湖中,湖水清澈如镜。在桥上穿行,水中景相随,自成景观。沿山间石壁小道穿过天生桥洞便可进入天河潭,乘船至绝壁下的“龙潭洞”;漫步于壁下另一旱洞“天河洞”,便可饱览洞中神奇的岩溶景观。穿过银河宫后游览旱洞,洞中有一天然石桥──奈何桥,它飞架在洞里两座悬崖之间,桥下是深不可测的阴潭,堪称鬼斧神工。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令人叫绝。岩层以一种极为独特的方式悬垂于崖壁或植于地面,石钟乳、石笋、石柱,远远望去,峥嵘参差,让人产生一种置身幻境之感。
在天河潭行走,领略山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有潭的奇景。千姿百态的山水盆景,令人目眩神秘。邂逅大大小小的瀑布,以及悬映在瀑布里的彩虹。想起这天河潭的名字,倒有切题之妙。这里如同贵州浓缩的山水,在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上,体验黄果树瀑布之雄,龙宫之奇与花溪之秀,数小时畅游,我竟毫无倦意。 来到瀑布下游的香粑沟,只见瀑布飞泻而下,在那星罗棋布、奇形怪状的石灰岩溶洞间或迂回婉转,或奔腾跳跃,宛如一场场水的狂欢。
我们坐船游览水洞,里面居然是一个奇妙的溶洞世界,小船在洞里迂回穿行,八仙过海、擎天柱……一个个神奇的钟乳,令人目不暇接。出了水洞,来到“竹林翠溪”,四周是温柔而秀奇的峰峦,中间是一泓翡翠碧水,两岸植物展开清凉而宽大的叶片。水是寂静的绿,山色却在变幻之中。我轻摇船桨,击浪在船尾拖曳着,听着河水哗哗的声音,内心一片怡然。河边的茂竹投下柔美的倩影,水面波光粼粼,我心思恍惚,仿佛枕靠碧波,漫游在仙境,陷入无限回忆和遐想。 青岩古镇
正值朗晴的午后,青岩古镇里游人如织,许多游客摇着旅行社的小旗,还有一些自由行的游客,自费请景区讲解员,随行讲解。我和朋友也随着人流感受古镇的历史和文化,以及镇民的日常生活。
由远及近,看到城门上的“定广门”三个字,苍劲巍峨。城门两侧逶迤着城墙,上筑敌楼、垛口、炮台。这些方块巨石,一派青灰苍黑。触摸着城墙,历史的记忆扑面而来,畅想着那些久远的战事。城墙上的跑道、墙上的垛口,城门上的城楼,以及城内的四条正街,纵横交错的小巷,都在默默昭示着它六百年的历史沧桑。
明清式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仿古的石板门和木板门,门窗间精雕细刻的窗棂和图案,还有精美的绣品,古老的木柜台,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散发着悠悠古韵。小食店摆出各式各样的美食,有卤猪蹄,炒鸡角,糕粑稀饭,米豆腐,玫瑰糖……让人馋涎不已。信步走进一家明清式样的餐馆,朴拙的木头餐桌,墙上置着作摆设的农具,庭院里中种了花,耳畔是潺潺水声。朋友兴奋地品尝美食,还拍了许多精美的小视频。
青岩古镇随处可见石板房、石头墙、石坊、石街和石巷,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青石路面也被行人的脚步磨得光滑,如镜面般泛着青黑的光芒,幽深而静谧。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路窄而幽静,沿山势起伏。
脚下那蜿蜒铺展的青石古街、眼前那密密匝匝的青瓦古屋,房前屋后那斑驳怪异的古树,路边那鳞次栉比的店铺,还有那文气十足的状元府,这一切,都集聚着古镇的精、气、神,显出古镇的古朴。
古镇上,东西方文化矛盾又统一地存在着,站在城楼上远眺,尖顶的教堂与巍然的百岁坊遥遥相对,不觉得它们之间的突兀,反倒感觉出一种参差文化不对称的美,那镂空花窗、青瓦和五颜六色的商品,让我体验到文化的互融互通。
古镇的空气仿佛是静的,时间是慢的,阴凉的树影下,几个老人在下棋,旁边置着水杯,这场棋局还未分出胜负。走累了,在镇民挪出的椅子上歇歇脚;渴了,喝上一碗清凉的杨梅汤,小街上偶尔走过的居民,他们的神情那么悠然那么自在,心生羡慕。
走进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深邃的青石路,让我若有所思,不仅感受到一份悠远一份宁静,同时横生一分向往。
在古镇恣意地行走,我们可以相遇历史和人文,可以细细鉴赏那些精湛的民间工艺,还可以泡上一杯毛尖茶,品尝两三只风味俱佳的卤猪脚,感受青岩人的日常生活。
每每想起,总是令人怀念,青岩古镇就是这样一个古朴而出奇的地方。
作者简介:
王红,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惠水县融媒体中心。2014年开始文艺创作,作品散见《中国文学》《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黔南日报》《夜郞文学》等。2018年在《黔南日报》开设散文专栏,散文《父亲的犁》获黔南州首届夜郎文学奖·散文新人奖。
来源:贵州作家·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