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听袁浪老师推荐过《恐惧》一书,又据说这本书在网上也很热销,于是心中就有了几分好奇,近日便直截了当地向作者索要了这本书。
当晚,在绿野诗棚的书房中,在热风机嗡嗡鸣响声的陪伴下,我几乎将这部集悬疑、惊悚、怪异于一体的三十多万字长篇小说一气读完。掩卷冥想,仿佛还未走出作品营造的“恐惧”氛围。
无奈之下,便点燃了一支烟,这是几天前袁浪老师送我的“延安”牌香烟,他说抽烟有三大好处一是醒脑提神、二是预防老年痴呆、三是潇洒快乐。袁老师的话似乎总是有理。
在飘飘袅袅的烟雾中,我终于找回了几分理性的思绪。
《恐惧》是一群“驴友”在“驴途”中听来的故事,象现代版的《聊斋志异》,虽然不是在蒲松龄的茶馆里“道听途说”;《恐惧》又是一段夜间里的讲述,有如中国版的《天方夜潭》,尽管不是阿拉伯王妃对国王的娓娓道来。不过,所有这些,似乎都是这本书源远流长、若隐若现的源头。
当然,《恐惧》就是《恐惧》。在流行悬疑、惊悚、怪异等类型小说的当下,《恐惧》以她非常态的人物塑造和非常态的情节设置而在同类作品中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作品中刻画的非常态主要人物有四位:第一位是经常被神经病人捉弄得找不着北的故事讲述者、有海外留学背景的神经病科医生老冯;第二位是忍受着极大内心痛苦、貌似亲妈实为养母的、以假乱真的非精神病患者周静;第三位是最值得同情和怜悯的、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又被隐瞒弃婴身份的、最终被神经病的患者周婷婷;第四位则是一直处于矛盾旋涡之中,却又总是出人意料的搅局者——佣人王妈。
非常态故事悬念丛生、情节跌宕,几令人目不暇接。作品采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层层剥笋,却又节外生枝,妙笔神来的写作手法,展现细节、剖析心理、演绎逻辑。
读者的注意力先是随作冯医生的讲述,跟着王妈鬼魅的背影,在迷林中游走,走到云里雾里之时,作者笔锋一转,又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入了非精神病患者周静细腻而生动的日记之中,这时,读者已有了几分迷糊。作者仿佛已经搓好了一根牵牛绳,就这样一路牵着读者的牛鼻子走,眼看事情就要真相大白了,可故事一拐弯,读者又陷入了被神经病患者周婷婷反其道而行之的日记的迷宫里。这一下读者就彻底糊涂了,心头的“恐惧”之感竟油然而生。
最后,解玲还得系玲人。当搅局者佣人王妈一再冒险潜入神经病院,探望同父异母的妹妹周静和自己的亲生女儿周婷婷而暴露了她也是位“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的真面目时,一切悬念终于水落石出了。
如果故事到写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想这个结局,读者不仅能够接受,而且还会相当满意。
然而,《恐惧》一书的高明与精彩之处,出现在全书的结尾部分,即法师的登场做法与冯医生的激烈挣辩。在这里,小说就从讲故事的层面升化到了理论探讨的高度了。
科学与神学,医学与玄学,在这里展开了面对面的较量。家族的遗传基因说与人间流行的灵异说似乎都可以在作品描写的人物表现与故事细节中找到各自的理由和依据。
在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搁置争议,任其见仁见智。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多元选择的权利,此处堪称作品的点睛之笔!《恐惧》一书,用非常态的人物与故事的写作方式,揭示了人们心理深处、灵魂深处尚不可知的隐秘:人们最根本的“恐惧”,往往并非来源于他人,而是来源于“异化的”自己。
作者简介:
陈跃康,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全国委员、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原副会长、贵州地质文协会长、《杜鹃花》杂志主编。
来源:贵州作家·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