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1963年生于河北邯郸,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2020 年疫情期间,方力钧持续不断地在他宋庄巨大的工作室内创作木刻版画,诞生了几十件带着强烈的方力钧绘画语言的“方式版画”。不仅有平实、简洁的黑白木刻,亦有强烈、单纯色彩构成的套色木刻。方力钧以电锯替代传统刻刀的大型作品,工具的改变得以实现在木板上刻画超长线条的自由,突破了小幅版画在大型美术馆空间中对于视觉张力的限制。超大尺幅的黑白、套色木刻版画及工具的改变,以及在创作过程中诞生的独创的版画技巧“乱刀”法等等,共同扩延了版画创作的可能性。
最全面、大型的版画展览 裴 刚:我们知道您是版画系毕业,对版画有着特殊的感情。您一直也在持续版画创作,此次的“版画展”,我了解到,是以时间线索展开的四个时期,是否可以介绍一下您的这次展览,您如何看这次“版画”展览?方力钧:这是我目前最全面、大型的版画展览,预计展出一百三十二幅作品,布展中可能会有微调。我更喜欢从大的背景来看某种材料的语言特性。仅从国油版雕的分科看待版画已经显得很窄很局促了!另一方面,作品总要落实在具体形象、材料等细节上,一旦到了这一步,可能性就很大很丰富了! 裴 刚:版画有自身特殊的创作技术特质,那么此次版画展的展陈方式,您是否可以谈一下其特殊性?方力钧:这是一个存在许多可能性、也容易引起讨论的环节,每个展陈团队会有自己的方案和执着。但在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提下,传播环节的重要性更显突出了。
方力钧 -《1997年》木刻版画 244x366cm 1997
四个版画创作时期的状态 裴 刚:此次版画展中的作品涉及有哪些版种的创作?不同阶段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方力钧:我个人的版画作品基本上都是木刻版画。八十年代初才接触木刻的时候肯定是又激情又胆怯又好奇的。 大学期间基本上是在心存疑问又不得不按教学要求行事的矛盾中进行的,作品少,效率也低。 圆明园期间的贫困不安定的现实,无法满足版画创作的最基本条件,只能暂停。 搬至宋庄后,对版画的认识判断以及现实条件的改变,得以尝试落实许多年来对木刻版画的想象。
方力钧 -《1988年》木刻版画 79.3x56cm 1988
当代版画创作获得最大程度的释放 裴 刚:在中国各个地方有很多木刻版的年画,在社会中和生活起着紧密联系的可能性,这与当代社会环境的关系是什么?鲁迅时代就常常有人用木刻版画做插图表现现实。包括柯勒惠支和戈雅的木刻、铜版画也是介入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方力钧:传统版画的目的,是以普及化、标准化、产业化为目标方向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提供了极其广大的、作为艺术语言的丰富想象和空间,使艺术家个人意志、材料物理特性、工作方法得以摆脱传统的判断误区,获得最大程度的释放。
方力钧 -《2016年》木刻版画 244x366cm 2016
“无物不可用”的自由 裴 刚:您的木刻版画,我在一些视频中看到,从1995年就开始借助了工业电锯等工具在巨大的板材上创作,这和传统的木刻刀有何不同?那么在新的创作方法中是如何面对创作和媒介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否会对语言产生影响?方力钧:对于服务于人的心性的工作方式,当代艺术实际上是得到了“无物不可用”的自由。提到的工业电锯,只是正好可以解决问题的选择。根据需要,完全可以随时更换工具和材料。
方力钧 -《2016年》木刻版画 244x366cm 2016
版画、水墨、油画三者的差异
裴 刚:您的版画作品以人物肖像为主,之前在您的展览中也多次看到以朋友为主题创作的水墨肖像,这些版画作品和水墨肖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从两者的线和色块的处理看,版画似乎更强烈,您如何看版画的差异和表现力?方力钧:柔软的毛发与锋利的刀锋间的物理特性差异太明显了!细腻的过度与大刀阔斧的体面对人的心理影响差异巨大 ! 油彩的无限调整修改的可能性与一刀定乾坤的力度差别,各自占据了一条线索的两个极端 !这是我喜欢的艺术语言方式。
方力钧 -《1999.2.1》木刻版画 488x732cm 1999
版画的传播性优势 裴 刚:目前,艺术品需求也在增长,需求量非常大,版画的复数性具有传播的媒体性,您如何看?方力钧:我个人对版画复数形式和社会需求的关系持乐观态度。裴 刚:您也谈到版画的传播性在当下的情景中更显突出,这也是版画的复数性的优势,是否就传播性谈一下?方力钧:随着技术进步,我们几乎忘记了版画的本质工作,基因——就是为了传播才存在,所以它具有先天优势 ! 我的木刻版画每件的印数从独版到目前最多160版。决定版数的主要原因:尝试性、实验性与成熟度高低的作品的差异、尺寸差异、目标对象差异、市场价格差异等。
方力钧 -《2003.3.1》木刻版画 400x852cm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