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wechat_logintip!

红军四过瓮安的军民鱼水情故事

0
回复
1733
查看
[复制链接]

4334

主题

433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448
来源: 2021-3-30 16:00:1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强渡乌江油画


1934年至1936年间,红军长征曾4次经过瓮安,中共中央政治局还在瓮安猴场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史称“猴场会议”。艰难跋涉中,红军在瓮安和当地老百姓发生了许多军民鱼水情故事,一代一代流传下来,鼓舞着人们奋勇前行。


涂不掉的红军标语



红军进驻珠藏后,立即按照猴场会议精神,开创川黔边苏区的革命活动。红军每到一地,大力发动群众,书写标语,开展政治宣传。一天,寒风凛冽,几位红军战士来到镇上一座青瓦木楼前,这是地主张大生的住宅,位于镇上的中心地带。他们搭着木梯,用稻草作笔,以土红作墨,很快就写了一条标语:红军欢迎贵州白军兄弟来当红军!


红军离开珠藏后,国民党镇公所即派保丁用石灰将标语涂去。没想到,第三天这幅标语又重现在人们面前。一样是土红填写,字体原模原样,镇公所十分恐慌,又派保丁将标语涂掉。不曾想,过几天,红军标语又原模原样地重现在墙壁上。


镇公所为防止标语再现,再次用石灰涂掉后派人巡逻,企图抓获填写标语者。在红军离开珠藏后的一段时间里,原本繁闹的集镇十分冷清,行人稀少,特别是夜晚,气氛更是萧条恐怖。


据镇上一位老人回忆说,一次他从乡下走亲回来,正当深夜,月光皎洁,隐隐约约看见几个头戴白帕的人,在那座住宅的墙壁上忙活,他心里清楚,一定是在填写红军标语。就这样,这条红军标语涂了又现,现了又涂,镇上的人们心里都明白,肯定是那些深受红军影响的干人所为。


秦老者背红军




红军离开垛丁的那天清晨,秦玉章的父亲去田坝草堆里找些稻草来喂牛,出门去了一阵,却背着个人悄没声息从后门回到家来。背回来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半大娃儿,大冬天还穿着件不合身的薄薄单衣,打着双赤脚,脚丫里还夹着些冰冷的稀泥浆,两条小腿冻得像又红又紫的胡萝卜。


背回家要放下来的时候,秦玉章父亲见那半大娃儿不敢放脚着地,现出疼痛难忍的样子,于是急忙去烧热水,为那娃儿焐脚、洗脚。弄了好一阵,秦玉章父亲一边叫秦玉章去田坝扛草,一边搀那娃儿去火坑边,又切些白萝卜皮在火上烤烫为他焐脚后跟上的冻包。


经过秦玉章父亲又焐又温的弄了好几天以后,那小红军的脚渐渐可以落地走动了。这时他们才从那小红军的口中知道他叫黄长发,是江西人。过了春节,垛丁街上就风言风语传国民党又要抓兵了。泰玉章的父亲生怕小红军危险,劝说其做柯明清的干儿子,从此来自江西的小红军黄长发改姓了柯,成了贵州瓮安垛丁的山里人,从十二三岁起就与柯清明一家干起了农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娶了媳妇,为柯家两老送了终,真正传承了柯家香火。


瓮安解放后,在解放军的帮助下,黄长发和他叔取得了联系,带着媳妇和女儿回老家去了。



邓银安卖鸭



1934年冬月间的一天,红军来到了猴场。尽管有人传言讲:“红军红眉毛绿眼睛,专门杀人放火。”但是,大多数干人都半信半疑。恰逢这天赶场,周围三四十里的老百姓都想借这个机会亲眼看看红军究竟是红的,还是绿的?


石门坎的干人邓银安也到猴场街上来卖鸭。两个挑着箩筐的年轻红军,说说笑笑地朝街上走来。前面一个瘦高瘦高的,穿着黑制服,后面那个稍微矮些,穿着灰制服。他们问着各种时鲜小菜的价钱,渐渐来到邓银安面前。穿黑衣服的瘦高个红军伸手从篾箩箩里捉起那只老母鸭,说着江西话,和气地问:“老表,你这鸭子怎么卖?”邓银安慌了,不知如何回答。他想了想,用有些发抖的声音说:“哎,老总,要哪样钱,看得起,你就捉去杀吃算了。”瘦高个红军笑眯眯地说:“老乡,我们是共产党,不是国民党,买东西是一定要给钱的。”穿灰衣服的红军接过鸭子,捏着翅膀提起试了试重量,也笑眯眯地说:“买卖公平嘛,叫你吃亏还要得?你要多少钱?”


“买卖公平。”邓银安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心里一阵热, 他想:“他们说红军是土匪,这哪点像抢人的样子?”他平常言迟口钝,在人多的大街上更是不会应酬,半天答不出一句话。


看到他有些为难,灰衣服红军就说:“我们是为穷人革命的队伍,有纪律规定,买东西不仅要拿钱,而且还要公平。”那个瘦高个红军也说:“你看,半块钱一个卖不卖?”


“没有这么贵,半块钱要买两三个哩。”邓银安说。于是,两个红军用半块钱买了邓银安的鸭子走了。邓银安提起篾箩箩,摸着亮堂堂的铜元,在人群中边走边说:“买卖公平,买卖公平,嗐,这红军!”


红军鞋的故事



1934年12月29日,红军三军团在拂晓攻占瓮安县城,有一个班的红军住在西门李芳清家。李芳清家很穷,一家人靠帮尹龙章地主家烤酒为生,烤酒的地方虽是茅草屋,但地势较宽敞。红军战士们一住下,就叫李芳清给他们弄点糯米草来,他们要打草鞋。李芳清家酿酒,平时家里就要备不少的糯米稻草,李芳清给红军战士送了些去。看着一捆捆谷草,红军战士高兴得如获至宝,战士们你争我抢,马上打起草鞋来。他们又叫李芳清给他们找来一些麻,麻是用来做草鞋的爽子的,即草鞋的筋。


他们先是用麻搓成一根根筷子粗的绳子,然后把草芯抽出来,略加捶打加工后,就在凳子上钉上一个铁钉,每人在打草鞋前都要量一量自己脚的长短,便将搓成筷子粗细的四股麻绳从中间套在铁钉上,一头用草绳联接,拴在自己的腰间,再从铁钉处,留出一个穿鞋带的“鼻子”用加过工的谷草往麻绳上交叉地编,当编到脚拇指和接近脚后跟时,就用事先搓好的比爽绳细一半的麻绳打上五六个耳眼,用来拴鞋带。不多时,每个战士都打好了一双草鞋,他们通过修剪,整理成型后,往腰间一挂,又开始打第二双。李芳清觉得好奇,加之本来家里就穷,想学到红军打草鞋的手艺,既可解决一家人的穿鞋问题,又可以打草鞋去卖,赚几个盐巴钱。于是她一边为战士们服务,一边问这问那,战士们看她热情,就问她:“学打草鞋吗?”


“想学呀,你们教我不?”


“只要你愿学,我们教你。”


就这样李芳清跟红军学起了打草鞋。红军从怎样搓爽子,怎样搓耳眼绳,怎样加工谷草到如何取尺寸,如何编谷草,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教,后来又教她如何打对耳草鞋,如何打边耳草鞋。红军战士还告诉她,以后有条件的时候,要想使草鞋耐穿,还可以加皮筋一起打,打纯麻草鞋。在红军战士的精心指导下,李芳清很快就学会了打草鞋。红军在瓮安的几天时间里,李芳清打了10多双草鞋,红军临走时,她把草鞋全部送给了红军战士。


红军离开瓮安后,李芳清和其它干人一样做起了草鞋生意。后来红军又过瓮安时,干人们把他们平时打的草鞋送给红军,希望红军能穿着他们打的草鞋,爬雪山,过草地,去为天下的贫苦大众翻身打出一个新天地。


后来,李芳清把她打的草鞋称为“红军鞋”。



来源:天眼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