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节,故乡黔东南的乡间小道上到处是怀抱鲜花、提着祭品的人们,一拔接着一拔,绵延不绝。
清明是缅怀祖先,追根溯源的节日。
每次扫墓,家族里的几位老人,都拄着拐棍,用弯刀割着先祖坟头的乱草和杂树,告诉我们“这是太公的太公,这是爷爷的爷爷,那是太公的奶奶……”并喃喃诉说着他们久远的故事,家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面对天地相隔的亲人亡灵,我们懂得更加珍重身体,珍惜健康,珍爱生命,尽情享受生活,享受大自然的一切恩赐。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不断地离去,回归自然,而新人总是不断地出生,长大成人,周而复始。
清明是游子归家团聚的好日子。
岁月易老,人生苦短。尽管清明的主题是祭奠先祖,但也是亲友团聚、凝聚家族力量的重要时机。家族里的男丁,有的在春节不一定归家,但清明铁定回去,无论是远在省城县城还是北上广,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携家带口,开着私家车或挤着长途火车,来到这个生根的地方。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那些年轻的媳妇、年少的杨氏子嗣都说着不同的汉话,但男人们依旧乡音未改,互相指认着自己的伙伴及其儿女。
清明是踏春的好时节。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花红柳绿,竞相开放。当我们又来到先辈们的永眠之地,难免触景伤情,面露忧伤。可是,孩子们似乎不管这些,摘着路边的映山红,追着枝头的鸟儿,忘情地扑向春天的怀抱。人的情绪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看着孩子们如此欢欣,大人们也会忘却烦恼,抖擞抖擞精神,舒活舒活筋骨,尽情呼吸着山间的空气。
是啊,斯人已逝,活着的人应该活得更好,更开心,更幸福。或许,“视生若死,视死如生”,这便是庄子所言的安详和智慧。
清明还是开始播种耕耘、等待梦想的季节。
农谚说,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清明给人蓬勃的生机,人们刚从萧瑟的冬天一路蹒跚走来,也许过去的一年并不称心如意,但无论如何人们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个念想:一切不顺终将过去,今年会更好;也许过去的岁月并不花好月圆,但无论如何人们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个念头:春天播种了,秋天就能收获梦想!
来源:天眼新闻,作者:舒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