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窗前,我不想被夜色撩乱了思绪。 放下的笔提起又放下,再提起时终不忍再放下。“老了吧!”我在想,“老得承受不住笔墨之重了吗?”近几年来,每当不常见的熟人碰到打招呼时总爱说:“你看,几年不见大家都老了。”“就是,时间过得太快了!”然后一笑而过,至于“老了”这个话题好像也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这回却不同,因为在外求学的儿子离家返校时对我说:“爸爸,你年纪大了,在家要注意身体。”我一震,心里突然就涌出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感慨来,既宽慰于儿子的成长,又有几分时光荏苒的酸楚,“难道这就是老了?”我想。我也知道,人终归是要老的,无需纠结。只是就这么老了,就这么老了吗?才发现,自己这一生一事无成,这倒不是主要的,因为对于我这样一个曾经志大却又一生才疏的平庸之辈来说,似乎本该如此。主要的还是,对于许多我曾经愧对过的人,还没有找到恰当的机会真诚地忏悔和弥补;对于许多我曾经承诺过的事,依旧还未能兑现,并且离兑现的时间极有可能遥遥无期,我虽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地让人生留下这许多遗憾,叫我怎能不惆怅。 年少时,作为家中幼子,我是个恃宠而骄的角色。 长大后,我是个无知无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然后,只是不经意之间,就老了。我应该感谢儿子,是他的一句“爸爸,你年纪大了,在家要注意身体”,让平时无人会在意的平凡如一粒尘沙的我,得以静下心来审视被自己活得乱七八糟的一生。 我首先想起的是我的父亲,想起他独自蜗居的那方小小的坟墓,那是我每年清明节前后都要去凭吊的地方。那是一处僻静的荒坡顶上,野草丛生,不远处的树林里时不时地有几声鸟叫,父亲就长眠于此,对于父亲这样一个生前比较讲究体面的人,也不知道能不能适应如今这样冷清的环境。父亲生前是一个比较受乡下人尊敬的乡下人,是因为他属于有点文化的人。当过生产队的会计,当过大队支书,村子里哪家红白喜事常被请去替主家收礼,有时还要帮主家写几副对联。回来时总会有些醉意,话也多起来,然而母亲总不屑,说父亲混吃混喝,不干正事。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却吃苦耐劳,地里的农活,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里里外外每天都在操劳。 后来农村包产到户了,村子里出了万元户,渐浓地更多出了许多有钱人家,而我们家却不在其中,父亲有些恼怒,辞去了任职多年的村支书,专心农事,然而我们家还是未能致富,依旧是只能维持温饱,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家弟兄姊妹凡能读书的都在读书,这就耗去了家里的很大一笔开支。其实对于送我们读书这件事情,父亲是有过动摇的,那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时,就是因为有点文化,父亲曾被村里几个大字不识的无赖揪斗过,这让他对自己曾引以为傲的文化人的身份生出了厌恶。好在因为母亲的善良与坚持,我们的学业终于没有受到影响。到了后来,父亲因为每年肩挑背驮辛辛苦苦到县城去上公粮却还要无端受粮食局工作人员的气而愤恨不已,便更加重视我们读书的事,无论如何也想让我们将来有个城市的粮证本本,好好地威风一下。 我考进县城师范学校那年,父亲很高兴,在村子里行走的时候头也抬高了一些。可惜我后来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远离老家的一个边远的农村小学教书,微薄的工资收入不仅没有对家里有多少补贴,就连接下来自己成家立业的费用都支付不起,而父亲抬高的头又在我的满腹牢骚中低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父亲已经开始苍老了,而我竟然没有注意到。我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不知道周围的很多人用了什么法子都阔了起来,而自己依旧穷酸,直到父亲去世的时候,我都没有风光过,也就没能让父亲风光过,或许这就是我的不孝,我愧对父亲。如今,儿子长大了,儿子的一句问候让我感觉到自己老了,我想,人总要老,也总要死去,在子与父、父与子的转换之间,人生就活成了故事。 独坐窗前,我已被夜色撩乱了思绪,我的笔墨越来越沉重。然而,就在我快承受不住的时候,一缕星辉洒下,抬头只见,满天星辰如海,蓦然回首,天与地浑然一体,过去与现在浑然一体,我的笔墨与我浑然一体,我豁然开朗起来,原来我可以一无所有,然而我的心也可以拥有整个世界,世间万物莫与我争。我的心渐渐地通透起来,我的笔墨也开始轻快了许多。 作者简介: 侯进勇,男,汉族,1974年10月出生,贵州黔西人,教师。热爱写作,在多家刊物发表过文学作品。
来源:贵州作家·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