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wechat_logintip!

如何讲述“她”的生活——我读乔叶《小瓷谈往录》

0
回复
2760
查看
[复制链接]

4334

主题

433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448
来源: 2020-5-7 16:40:3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去讲述女性,大体有几种方式,包括女性自述,女性对女性充满同情和理解的偏于感性的叙述,男性对女性的考察研究之后的理性表述,或者祛除了任何性别立场的客观陈述。女性意识是自我建构之物,是社会文化产物,也是两性秩序中的特定存在。乔叶在谈到自己的小说集《她》的创作时,反复强调女性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成长也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身体总会老去,但如果你愿意,如果你努力,任何时候都可以继续成长。”《小瓷谈往录》是小瓷半生经历的自述,没有强化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而是专注于个体生命的小叙事,虽然时间线索很长,叙事焦点集中在小瓷的情感经历。家庭,学校,社会三维空间被虚化,抽象为女性身体和心理成长的背景。从非虚构角度来看,小瓷的叙述里包含了太多主观性,而在转述者雪姐和记录者乔叶看来,这种丰富性不仅为其半生经历成为文学“素材”提供了可能,而且“有意思”终究构成了文学叙事的起点。


一、与“她”悲欢相通


写作者站在怎样的位置去看待他人生活,其实也是读者感兴趣的话题,作品中的人物和写作者,都是阅读者观察的对象。乔叶开篇引用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一句话:“在一个人身上,会发生所有的一切。”那么,到底会发生什么,又会对这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小瓷这样的女性,她所经历的算不上大风大浪,45岁的年纪并没有多少岁月的痕迹,依然风姿绰约光彩照人,精气神十足。在她身上都发生过什么呢?3岁被送到甘肃姥姥家,上初三时回到郑州父母家。读书年代,路遇流氓,同学扔下她就跑;被同学满城风雨地追求;被大学时的军训教官表白,被大学班主任骚扰;两任男友都是渣男,服药自杀,拔刀相向。好在她所经历的这一切暗黑没有沉淀成为她生命里的毒素,她非但没往深渊堕落,反而养出了如玉容颜。爱把碎瓷重新淬炼成了一个完整如新的世界。


谈往录不是对话形式,主体是小瓷的个人独白。乔叶始终聚焦在讲述人身上,没有偏移,没有联想。生活中有很多故事我们觉得那就是故事,和自己的生活毫无关系,就像小瓷两次遇到的渣男。我们处在一个此在的现实维度里面,相同的性别,相仿的年龄,相近的情感温度,中年的复杂感怀,人生理念,心理反应,基本共识,包括价值观,在很多方面,由自身关切推己及人,或者只是站在对方立场,在心灵体验上的相通,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对方的讲述。小瓷讲到二舅去世的时候,两个人沉默喝茶,讲到开心的时候,两个人哈哈大笑。这就是所谓共情。


那么,如何才能与这个世界相处得更好,而不是停留在童年的烙印里,对爱有着本能的渴望占有和高度怀疑?小瓷21岁时遇到35岁的人生教父。珍惜演变成妥协和卑微,男性对女性的压低和贬损同样是施暴,这种心理和精神虐待更让人崩溃。最后小瓷选择了吃安眠药,被出租车司机和妹妹送到医院捡回一条命。第二个警察男友有暴力倾向,从精神控制演变成身体控制。直至发展到去厨房拿了菜刀威胁小瓷,简直就是轮回,最终小瓷报警才得以摆脱。乔叶在记录这些故事时,未尝没有旁观者的洞察,她并没有去剖析故事背后的因果,而是与之同悲同喜。当个体经历中的一些传奇色彩被讲述的过程强化,最真实的细节就是感觉和体验。小瓷没有在生命的黑洞里沦陷和哀叹,与她的本性和家庭都有着巨大的关系,家人的爱给了她对生活和人世的基本信赖,从而获得了自我拯救的力量和信仰。


二、在失去中重建完整人格


日常生活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我们不断去寻找、发现和创造呢,说到底,还是爱。对爱的向往和渴求,让我们原谅了命运带给我们的缺憾和伤害,原谅了日常生活的无趣,以及周围那些面目可憎的人。灵魂的光亮,来自于宽恕,宽恕也成为自我救赎的可能。剔除生命中附加的那些无意义,遭遇到的那些黑暗、打击和伤痕,爱赋予生命以本质意义。所有人都要面对各自成长的裂痕,只不过有的人永远都是一地碎片。日复一日平庸的生活容易造成幻觉,似乎接受命定的一切,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接受自我的不完整。小瓷有着真实而饱满的灵魂,让一个备受伤害的女性得以活得优雅从容,重获尊严。经历了那么多感情的挫折,仍然能够笑得特别明亮,仿佛已经得到了完全的治愈,这才是最难得的。


第一个男友也是家庭生活的受害者,警察则是因为暴力已经成为习惯,我们与什么人相遇,每一个人与怎样的自我相遇,有着偶然性,也包含着全部的人性局限性。生命有着各种各样的姿态,人格独立决定了一个人会选择怎样的人生方向。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成长都是一部千姿百态甚至曲折离奇的长卷,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讲述,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讲述出来。实现自我更像是一个梦想,取决于太多家庭和社会因素。女性的完整生命里包含着很多废墟,童话世界的瓦解,爱情梦幻的破灭,歧视,冷漠、遗弃,暴力等等,女性会遇到更多伤害,与文化传统、现存秩序、根深蒂固的偏见,以及女性自我认知都有关系。


作为倾听者、记录者,乔叶并没有与小瓷展开对话,不过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她明确的情感态度和伦理态度。林白写过《妇女闲聊录》,讲述者与记述者之间,没有太多对话,就是一种客观的记录和呈现。小瓷生活的呈现是现在时的,回溯的同时,其实已经没有那么疼痛,那么是不是说这些都是代价,或者说一个女性如果想找回自己,必然要经历这样的反复伤害和打击?只有在幸福的婚姻生活里,才能找回更自由的自我,还是说,可以更好地面对自我?神孩儿和他的家族回避提及小瓷的年龄,仍然是一个有意思的视角,小瓷没有要求家人接受真实而全部的自己,或者说,在彼此的默契里,年龄被作为一个问题悬置起来了,而女性的完整性在这样的保护中得以实现,这一细节非常有意味。女性一生到底是在寻找完整的自己,还是完整的生活?二者之间是否还存在一个精神的真空地带,这也是乔叶带给我们的思考。


三、认识到女性自身的悖论


乔叶与小瓷,读者与小瓷,读者与乔叶,是三重对话关系。这一段女性成长简史中,瓷是一种象征物:需要塑形,高温,淬火,蝶变。茶也是一种象征物:需要优雅的环境,合适的人,合适的水温,浸泡,品鉴。家也是一种象征物:姥姥的启蒙,二舅的保护,小姨的姐妹情谊;父母的管教,哥哥的挺身而出,妹妹的呵护包容,家庭的温暖,对小瓷来说是最后的乌托邦。男性同样是一种象征物:前两任男友的精神和身体折磨,是女性被社会和命运规训的过程,小瓷的反抗是主动逃离黑暗的深渊;神孩儿充当的是拯救者身份,这个家族会议的主持人仍旧是某种权力的象征。


“不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任何人的人,才算是幸福的。”这句话表达的是片面的真理。不仅仅是女性,包括男性,任何的心理依附和精神钳制,都是危险的。成长意味着从信仰的虚幻中,寻找生活的坚实基础,从日常性中看到超越性,获得克服自身局限的能力。囚禁女性的不仅仅是外在世界的条条框框,有时候自我内心的禁闭,会阻挡更多的光亮。从既有的命运中摆脱出来,女性需要承受和付出的显然不仅仅是情感。


小瓷其实是幸运的,父母兄妹和外婆一家人对她都非常宠爱,在物质上,在教育上,都不匮乏。她没有受过苦,接受的日常生活启蒙甚至是美学式的。与她的大多数同龄人相比,她的成长环境是优越的。实际上,她拥有双重的爱,只不过需要她慢慢确认。她真正需要做的,是从自己内心的被遗弃感中解放出来。对于多数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女性,生命的局限在于缺少足够的心灵宽度和精神深度。我思故我在,我讲述故我存在,“我”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语言对应的真正实体,在讲述中,具体的“她”得以从生活的巨大石块中被雕刻出来,每个人在模糊的当下里,无法准确判断那一切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记忆重述,是从过去的时光里把破碎的感觉重新缝合起来,并且因为是已经战胜了过去,而显得从容,居高临下看曾经幼稚软弱的自己,是如何逃离旧我获得新生的。最有意味的是,这是非虚构的,是非虚构的确认过程。


贸易公司的老总雪姐,介绍小瓷时反复说,这个女孩子的故事可有意思了。女孩子的这个称呼,让乔叶感慨了几句,女人对女人的娇宠和疼爱,是她喜欢的。这应该算是全文的基调了,对女性群体的体恤与爱悦。两个人约的地点是瓦库,这家茶馆是全国连锁,我和朋友们曾在济南的瓦库喝茶闲聊,不记得是不是也有人讲述过自己的大半生。梅·萨藤在《独居日记》中写道,“不要剥夺我的年龄,它是我挣来的。”历尽成长风雨,我们依然值得拥有阳光和彩虹,愿每一个女性都能够把生命的沙砾慢慢磨成爱的珍珠。


来源:《十月》 | 张艳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