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与几位年轻女孩聊起读书,有一位说到最爱宋代李清照的词,可惜就是太多悲愁。我说不然,去年在写《梅花传》时恰好细读了李清照的许多咏梅词,从中可见她的一生中多有乡关家国之思。一首《菩萨蛮》中“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故国乡愁,撒遍了每一棵梅树,每一朵花瓣,抱树问故乡,酒醉人未醉。 说到此处,便不由为李清照的才华和情怀所感慨。 想当年,豆蔻年华的少女李清照,曾以一首《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赏”(《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尔后,她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一诗,又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笔势纵横,评点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兴败盛衰,告诫宋朝当权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一个年少的女子,奇才横溢,对国家社稷深表关注和担忧,令世人惊诧不已。或许,她那时已有预感,国兴则民兴,国亡则民伤,她一生遭遇的不幸恰成了这般写照。 李清照18岁时与博学多才、温厚儒雅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二人门当户对,情趣相投,可谓神仙眷侣。咏梅在当时已成风尚,李清照在她燕尔新婚之时,也写下了一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鬂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因陆凯作《赠范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枝春遂成梅花的代称,李清照以梅花之美,与丈夫嬉笑撒娇,假说自己在丈夫眼里,恐怕没有花儿好看,于是云鬂斜簪,将那花插在头上,倒叫那情郎一并看看,人与花浑然一体,花香人更美,如何?将新婚少妇的娇痴活泼,全写在巧妙的梅词之中。 宋人常以梅相贺,李清照后来又写了不少咏梅词,在《殢人娇·后庭梅花开有感》里,写道自家园中玉瘦香浓,梅花绽开,坐上客来,尊前酒满的欢乐。《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里写道“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将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构成格调雄奇的意境,显示了李清照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还有《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丈夫即将归来团聚,又恰逢红梅欲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但欢乐并不长久,因为朝廷的变故,李赵两家均遭不幸,她的咏梅词也渐渐流露出无法排遣的忧伤。她视梅花为知己,充满敬慕爱怜,不仅以微吟相狎,而且举杯相邀,试图共饮一醉。“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她对梅花及未来的命运有着十分的担忧,“未必明朝风不起”,担心狂风袭来,不免红消香殒。 果然在她44岁时,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丈夫赵明诚因母去世而南下奔丧,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也不得不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金石录后序》)仅此记载,便似见一个单薄的妇人惶乱的身影。李清照在兵荒马乱中将家中一批古籍收藏从即将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押抵丈夫所在的江宁府。其时,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内心不满,曾以“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之句暗讽朝廷,确是一位热血女子。 想不到的是,丈夫赵明诚本当英年,却在乱世之中引疾而亡,撇下李清照孤身一人。她在几年的颠沛流离、无依无靠之后嫁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不良之人,那人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婚后却发现李家并无财物,收藏早已散失,便恼恨交加,对李清照漫骂并加拳脚。李清照不得不报官告发,要求离婚。经查,张汝舟确是劣迹斑斑,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按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才获释。 这些惨痛的人生经历,使得李清照后半生的心情常被一个“愁”字所缠绕,咏梅词中的“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依”正是这副让人叹惜的愁模样,不见梅花的盛开,只见含苞和花碎。她的凄苦和悲愁在梅花词《孤雁儿》中果真也是催人泪下:“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梅花是她和丈夫恩爱、幸福的见证,昔日共赏梅花,两情相悦,而今丈夫已逝,她多愁多病,并不得不追随南逃的宋室朝廷茫然漂泊。国破家亡,她如重伤难愈的孤雁不知何去何从,唯有在萧萧风雨中与梅同泣。此时,哪有通常咏梅之色香味形,而只有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千行泪。 然而,李清照虽然多有凄凄惨惨戚戚,但心系故土的爱国之情却从未减退,自身惨痛的经历更使她表达出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人出使金朝,怀有收复之意,李清照即作古诗、律诗各一首,写道:“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不求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晚年又作《题八咏楼》,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哀婉悲壮,撼人心魄。在《乌江》诗中她更是斩钉截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个美丽孤寂的女人,在咏梅词《清平乐·年年雪里》囊括了自己的一生:“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早年与丈夫相依的甜蜜憨乐,中年的清冷幽怨,晚年的漂泊沦落,在词中都约莫可见,许多难言之苦,也在不同时期的观梅中得以吐露。 对于女性而言,爱情、婚姻尤为要紧,这是男性诗人难以参透并代笔的。“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沈谦《填词杂说》)后人将李清照称为“婉约词宗”,又称“易安体”,正如梅花独趣,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就连辛弃疾也在《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李清照在梅花词里透露了复杂的女性情感,但更为难得的是,她将爱情婚姻中的女性心理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无论是惜春伤时、爱恋相思还是生离之悲,均可见家国之痛,情感之真挚、风格之疏宕、表达之曲尽,正如她在《玉楼春》中所写:“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来源:人民政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