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平阶的《团年》是一篇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小说。小说写的是阿爸阿妈一家人在过年那几天的经历。阿爸阿妈一直也没有提到他们叫什么名字,我猜想这是作者有意为之。因为小说中所写的阿爸阿妈就像是所有藏族人家里的阿爸阿妈,他们显得那么普通,又显得那么有代表性,他们身上传递出的友善、平和、慈爱、体贴,也正是藏族人民的普遍性格。 这也是一篇没有大起大落情节设置的小说,作者似乎对那些传奇、悬念、大转折、大变故等能够吸引读者的手法都不感兴趣,他像记流水账似的将阿爸阿妈过年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按其顺序写下来。阿爸阿妈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州里的单位,娶妻生子,现在是个副处长,孩子也即将高考了;二女儿在小学打小工,她的丈夫是一个乡的副乡长;老三则在拉萨打工。阿爸阿妈就等着孩子们一起回家过年了。当孩子们陆陆续续回来后,阿爸阿妈的院子里便变得越来越热闹。我一边阅读一边在期待也许哪个孩子会带来某种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故事发生扭转。当然,故事并没有如我所想发生扭转。尽管小说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小说的意趣却是浓浓的。小说的意趣是在作者的叙述中一点一点地漫溢出来的。这种意趣是普通老百姓过日子的意趣,是最日常的意趣,也是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的意趣。虽然小说写的是一家藏族人的生活,但谁家没有阿爸阿妈,谁家的阿爸阿妈不都是这样把心血都投放在日常生活中?可是我们习惯了这种日常生活,我们不会去在意日常生活中的意趣。那么就来读一读吉米平阶的《团年》吧,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意趣! 像《团年》这样就写平常日子的小说,在我看来肯定比写有大起大落情节设置的小说更有难度,写得不好,小说就会平淡无味。这不仅考验作家的叙述能力,更考验作家有没有发现的眼光和热爱生活的心态。说起来,作家写小说虽然写的是别人身上发生的故事,但同时也悄悄把自己写了进去。在《团年》里,我就从作者客观写实的叙述中发现了一双热切的目光。吉米平阶就像是阿爸阿妈家里的一名成员,他站在他们的身边,他们的说话表意都能引起他的兴趣,他与他们一同欢乐一同生气又一同和解。因此当他把这一切都描述出来时,实际上已经带上了自己的感情色彩。比如一开始他以很大的篇幅写阿妈炸花茹,既有炸花茹的详细过程,又有炸花茹的不同种类,虽然写的是炸花茹,却很有感情色彩。因为今年孩子们都会回来过年,“阿妈家已经好多年没这么热闹过了”,阿妈就要炸特别多的花茹,可想而知,她炸花茹时心情也特别高兴,这大段的关于炸花茹的描写,也把阿妈的高兴心情烘托出来了。小说还写到很多的藏族民俗和藏族文化,对于我这样的汉族读者来说,会觉得很新奇,有一种知识的获得感。的确,在这篇仅仅三万余字的小说中,给我们介绍了丰富的藏族文化知识,如“古突”节、驱魔用的糌粑、跳弦子,等等。但这些知识性的内容完全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之中,我们仿佛是在与他们一起过日子的过程中获得这些知识性内容的。 小说写出了普通人家日常生活的活力。这种活力是“情”这座永恒的发电站传送出来的,“情”是亲情、友情、爱情的汇合。阿爸阿妈牵挂着孩子们,但又不能把他们长年拴在身边;孩子们要孝顺父母,但他们的心有时候又被远方所吸引。于是,他们互相之间在情感上会发生碰撞,产生出小小的浪花。吉米平阶非常巧妙地抓住了这些情感的小浪花,他的叙述会在这些情感的小浪花前作短暂地停留,从而把“情”的浓度强化了出来。情感的小浪花或许是阿妈对孩子们迟迟未来的一声抱怨,或许是老三对大哥贬低性的评价表示不服气,或许是德吉参加抢头水时遇到的尴尬,或许是阿牡丹对他的父母要提前离开心怀不满。当然,这些情感的小浪花更多地与欢乐、惊喜、幸福有关。比如阿妈将自己的一件女式藏装拿出来让德吉穿上,又比如老三虽然跟父亲说不上话,却特意给父亲带来一个羊羔皮的护腰,等等。整个小说的基调是暖色的,在情感的小浪花的掀动下,一种日常生活的幸福感汩汩涌出,吉米平阶感叹道:“一边是丰盛的餐桌,一边是欢快的弦子,火盆里炭火熊熊,在这个温暖的冬夜,这样的场景,让人感觉好幸福呀!”简直可以说,整篇小说其实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温馨的图画。 这是一篇真诚彰显藏族文化精神的小说。虽然我对藏族文化缺乏系统的研究,但在我的印象中,藏族文化特别追求一种平和安宁的境界,受其文化的浸染,藏族人往往具备一种宽容、平和、坚韧的性格。藏文化的这一特点在阿爸阿妈一家表现得非常突出。或者说,吉米平阶就是以平和安宁的境界来书写阿爸阿妈一家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阿爸阿妈一家尽管也会遇到矛盾和摩擦,但最终都会转化为情感的小浪花。比如老三回家时,还带来了德吉和她的女儿云珍,这对于阿爸阿妈一家来说,应该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他们会不会允许老三与一个二婚的女人结婚呢?老三轻率的决定会不会给全家造成风波呢?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心头一紧,以为情节马上要陡转,暴风雨即将来临了。但事实上,吉米平阶的叙述风格仍然是风淡云轻,在他的笔下,阿爸阿妈以及老三的哥哥姐姐们以非常宽容的姿态处理了这件事情。他们慢慢地了解到德吉的情况,特别是阿妈在与德吉的接触中,发现了德吉的很多优点,于是阿妈郑重地对德吉说:“我们也看见了,你跟我们家老三挺好,云云也很乖。我们家老三从小娇惯了,没养成好习惯,但人不坏,以后有什么事情多担待他。”平时与老三说不到一块儿去的阿爸在喝酒的时候突然也问老三:“你带着人家母女两个,身上的钱够不够?”本来老三在家里有些自卑,这次带德吉母女俩回家就带有一些赌气的成分,但当他悄悄听见阿妈对德吉说的话时,竟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正是在这一系列生活的细微处,阿爸阿妈的宽广、慈善的胸怀一点点地向人们舒展开来。 小说能够真实展现藏族人的宽广、慈善的胸怀,还在于作者吉米平阶本人同样有着宽广、慈善的胸怀,因此当他写到阿爸阿妈无可奈何地在大年初一将孩子们都送走后,他不会让阿爸阿妈孤单地待在家里,于是他在小说结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温馨感人的画面:初二一大早,阿爸阿妈的女婿特意请假赶回来陪阿爸过生日,还有工作队的队长、队员,村支书都捧着哈达来了,阿爸便幸福地喝醉了! 《团年》就像是一杯加了酥油、蜂蜜的青稞酒,我们慢慢喝着喝着,便陶醉在日常生活的幸福感中。 来源:《民族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