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wechat_logintip!

文学辽军助力脱贫攻坚的“点线面”

0
回复
2257
查看
[复制链接]

35

主题

35

帖子

15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0
来源: 2020-5-11 15:25:4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6月,作家同岫岩县牧牛镇党委第一副书记常亮走访农户



2019年,辽宁省作协向阜蒙县捐赠图书


如何发挥作协的长处,切实为精准扶贫服务?近年来,辽宁省作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一条“点线面”的工作模式,即以对口扶贫县为着眼点、以扶贫题材创作为主线、以服务于全省脱贫攻坚为基本面,培育文学队伍,讲述“辽宁故事”,讴歌扶贫干部,以文学的影响力助推扶贫克难,以文化的感召力服务脱贫攻坚,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在“点”上种植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是辽宁省作协对口扶贫县。2016年以来,辽宁省作协从实际出发,在文化扶贫、智慧扶贫上下功夫,派专职人员驻县、驻村蹲点扶贫,重点“种植文化”,把扶“智”与扶“志”结合起来,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建设美丽的心灵。


扶贫先扶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为了扩大图书在阜蒙县的覆盖面,辽宁省作协号召全省会员捐书,建立了县、乡、村三处图书室,其中向县作协图书室捐赠各类图书700余册;驻哈达户稍镇扶贫干部、诗人林雪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不仅在辽宁省内、阜新市内征集图书,还把图书征集活动拓展到天津等外省市文联、作协组织,作家秦岭等捐书500余册。白音昌营子村图书馆正式挂牌前,李铭、李忆峰、靳莉、赵颖、张国良发起了每名作家捐书100本活动,并感染了原阜新市机关工委副书记齐凤荣,也为村图书馆捐献藏书100本,村图书馆共获捐图书千余册。


针对基层作家的创作实际和具体需求,辽宁省作协为全县200名基层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每人订阅了一套《小说选刊》和《民族文学》,并有计划性地开展一系列讲座培训和改稿会。作家林雪、周建新、李青松和《鸭绿江》主编陈昌平、《海燕》主编李皓等先后赴阜蒙县开展讲座培训及改稿答疑,内容涉及阅读文学经典、生态文学创作、初学写作的注意事项,小说、散文、诗歌的创作技巧,以及文学期刊投稿的方式方法等,让基层作者和文学爱好者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技巧,突破了写作瓶颈。除了“种”文学到基层,辽宁省作协还特别吸纳了阜蒙县20名有潜质的作者参加了全省第二期基层骨干会员提升“四力”教育实践培训班,使其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写作方向,用手中的笔讴歌伟大的时代和人民。


为营造文学氛围、建立长久文学创作体系,2019年,辽宁省作协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先后创建了两个文学基地。一是与《民族文学》杂志社联合创办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创作基地”,基地建成后将以此为平台,以整合文艺资源的方式,通过国内多民族作家的视角,推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与辽宁省环保集团阜新分公司合作建立了“辽宁生态文学创作基地”,倡导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与文学创作相结合。两个文学创作基地的建立是对作家创作的切实关心与帮助,对加强当地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品牌具有深远的意义。


经过几年的关注与培养,阜蒙县的文学氛围日益浓厚,一些基层作者的作品登上了国家级、省级文学期刊。《辽宁作家》还出版了《阜蒙县文学专刊》。


在“线”上开花


辽宁省作协鼓励广大作家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形成省、市、县三个文学群体一条线,以文学的形式记录辽宁脱贫攻坚的精彩历程和感人故事,创作出一批精品力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战胜贫困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滕贞甫创作的长篇小说《战国红》以战国红玛瑙的起兴,寓意辽西地区的扶贫事业,展现了当下乡村由扶贫所开启的改颜换貌的奋斗历程和走向振兴的壮丽图景。作品生动描述了扶贫过程中各种思想与人性本能所引发的相互碰撞,在生动的细节中写出了真实,艺术地展示出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多彩画卷。该作品获得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入选2018年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的张艳荣的长篇小说《繁花似锦》、于香菊的长篇小说《大花开》均以“花”为题,侧重点却不尽相同。《繁花似锦》由展示新时代农村面貌为切入点,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得胜村逐步实现小康、生活繁花似锦的经历。作品满怀对黑土地的挚爱,描绘了新一代年轻大学生党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生态兴农、科技兴农,从而带领全村群众走上了幸福之路。《大花开》全书主人公都是女性,描写了省城派驻凌水湾当第一书记的武凌霄和当地女性一起奋斗、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故事,展示了凌河边的女人们多姿多彩的形象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她们因精准扶贫得到蜕变的真实生活状态。


此外,阜蒙县作者的作品也频频在省级重点文学期刊亮相。其中,海东升的短篇小说《红灯笼》,李长江、王冬、萨若兰等的诗歌,从多角度立体式描绘了农村脱贫致富的生动图景,讲述了扶贫干部沉下心来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心路历程,反映了时代发展中的人生百态,为实现全面小康留下了珍贵的文学写照。


在“面”上拓展


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抓党建促脱贫,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培养锻炼优秀干部的一种制度创新。2017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选派了1.2万名优秀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他们扎实工作、勤勉服务,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扶贫济困、发展经济,努力改变农村贫困面貌,成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者、引领者、好帮手和坚强后盾。为充分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用他们感人的事迹鼓舞和激励更多人,2019年,辽宁省作协通过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在全省的驻村干部中精选出30位杰出代表,并邀请省内30位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一对一进行采写。作家们不畏酷暑、不辞辛苦,深入采访第一书记们的工作生活,创作出30篇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颂扬了第一书记们敢于担当、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讲述了他们从实际出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们的艰辛与汗水、聪明与才智、使命与担当。近日,纪实文学作品集《驻村第一书记》由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生活,不仅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也必将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文学辽军一直在路上。


来源:中国作家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