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开放课堂’和‘改稿’可以成为文学的摆渡人。” 巨鹿路作家书店,莫言题写的“里程文学院”标牌背后,《收获》主编程永新开启一场“开放课堂”。台下是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学生,作为课堂文本的则是程永新最近出版的小说集《若只初见》。 《若只初见》 《若只初见》集结了5篇题材各异的小说,同题小说《若只初见》从个体经验出发,打上了残酷、激情与洒脱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魂;《风的形状》讲述酷热午后一个大学生敲开一座老宅铁门后的遭遇,苏童称叙事者形象“让人联想起青年时代的程永新自己”;涉及历史和武林题材的《青城山记》探究意念、梦想与人性的关系;《麻将世界》讲述友谊、爱情和杯盘狼藉的生活;《我的清迈,我的邓丽君》则以感伤情绪与节制手法,书写邓丽君与一个时代的关系。 “《我的清迈,我的邓丽君》《青城山记》《若只初见》这几篇,都采取了一种类似流浪、漫游的叙事方式,奇观处处、魑魅魍魉。这是不是对中国传统小说或西方流浪汉小说技法的一种有意识的承接?”复旦大学2021级“创意写作MFA”学生佘东昊第一个发问。 程永新从一直想逃离家乡的青年时代说起,谈到中年以后慢慢领会什么是上海的生活态度,及至为了追寻邓丽君生活的蛛丝马迹,特意到泰国清迈寻访,“并非刻意与一些流浪小说发生承继关系,而是个体经验决定了写作时情不自禁地会把和这座城市的关系融入小说中。” 随着篇目推进,学生们的问题越来越犀利,为何给小说人物安排这样的命运?是否有“男主光环”?某个人物似乎有“工具人”的味道? 程永新解释了小说人物与生活原型的关系,他提到略萨的作品《胡利娅姨妈与作家》,“略萨把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形象、人物通过作品实现了他想要达到的深度和高度。写人物未必要通过‘小我’走向‘大我’,而是可以从‘小我’中显出‘大我’。”他承认,小说人物确有原型,“不是我刻意安排她的死亡,生活中她确实去世了。这是一个真诚、真实的人,我写出的也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生命状态。” “这位同学批评得有道理”“谢谢这位同学看得这么仔细”是这节“开放课堂”上,程永新的高频词。谈到采用类型小说技法的《青城山记》,程永新坦陈:“写得很艰难,也很痛苦,情节上不够令自己满意,应该可以更好看一点,内核有精神性的存在。这本书里的五篇小说是五种完全不同的类型,既是我欣慰甚至有些小小得意的方面,但另一方面,一个写作者的能力和擅长毕竟有局限,可能在情感小说方面更驾轻就熟,类型小说也是我自己的探索。” “面对锋芒毕露的学生,对作家也是挑战。”带领这场“开放课堂”的走走是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概论”的授课教师。在她看来,文本细读是写作者的基本功,“不会阅读就不会写作”,而具备细读的能力,也是成为专业读者的基础。复盘“开放课堂”的第一节课,她笑道:“下回要让写作专业的教授、老师也参与进去。面对学生的问题,作家有时会‘狡猾’地采取迂回战术,这时需要进一步追问。” 在走走眼中,“开放课堂”的受益者不仅是学生,“专业读者的意见也能帮助作者进一步思考,产生碰撞。”在她的理想中,未来“开放课堂”可以与成熟的读书会品牌合作,也可以更早地介入作家创作中,“在文稿交到出版社、付梓之前,倾听这些年轻的专业读者的声音,对作家和他们的文本来说,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出版机构来说,也积累了第一批专业读者的意见,希望能够促成读者、作者、出版者之间一座严肃而有价值的桥梁。” 《若只初见》的“开放课堂”之前,学生们花了三周时间细读文本。3月,陈佳勇的《老板不见了》、林棹的《潮汐图》等作品也将走进“开放课堂”,路内、小白等作家都已在“排队”之中。“学生们很期待和林棹这样代际接近的青年作家交流,陈佳勇的‘课堂’会有不少同济大学创意写作和影视相关专业学生参与,他们对作家本人从新概念作文大赛冠军到影视人的这段跨界经历很感兴趣。”走走介绍,里程文学院的“开放课堂”将在上海各大品牌实体书店举办,同时通过在线直播,形成一个真正无界的开放课堂。 由上海延芳收获文学专项基金主办的里程文学院,整合全国知名文学期刊如《人民文学》《十月》《收获》《当代》《花城》资深编辑力量;读客、上海文艺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等选题策划编辑;爱优腾三大平台资深版权采购等,希望各地文学新生力量的发现、培养,让期刊发表、类型出版、影视改编等文学成果百花齐放。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尧担任首任院长,专家库包括余华、李洱、苏童、格非、弋舟、田耳、张楚、石一枫、李修文等。除了“开放课堂”帮助青年学子从文本细读开始领略文学之美,里程文学院的另一项重点是“改稿”,与湖南毛泽东文学院合作的“新青年”写作营已经选拔出4位写作者的来稿,入选者将得到“三对一”的细致改稿指导。“文学成果是读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希望‘开放课堂’和‘改稿’可以成为文学的摆渡人。”走走说。
来源:上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