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小说以年轻手工艺传人的视角讲述了时代之变中的技艺与技艺传承者。文本以细腻的笔触摹写了满满学银匠技艺的过程,老银匠言传身教,以最严格的要求来训练满满。满满最初采集洗银藤、锁银草熬成火候到位的液汁,用这种自制液汁清洗旧银器;接着拿着小铁锤空锤铁砧,训练手臂对于力量的控制;最后他对着一块小小银片千锤百炼,从而打造出精美的银器。在一个充满着变动的时代,有责任心的严厉老师和有天赋的勤奋学生配合得很默契,他们师徒二人在幽静如世外桃源的王官岭完成了传统技艺的传承。对于离家学艺的满满来说,王官岭是自己生命中一个独特的地方。一如那颗埋入土中的乳牙,他生命中的一部分留在了这里。传统和传统技艺所负载的精神血脉也由此灌注到年轻人的心性中。满满带着对银器打造最顶尖技艺“百鸟醉”的憧憬,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银匠生涯。 满满银匠生涯开始的时候,也是山村发生变化的时候。“火车来了”是现代生活即将影响山村的隐喻。其实在火车来到鹤游坪之前,山村生活的淳朴也已然被商业的功利主义所侵蚀。满满和长河虽然都是传统银匠手艺的继承人,却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长河接受了现代商业逻辑,获取利益成为他生活的信条,由此长河最终因为斗牛事件从家乡仓皇出逃。而满满则在一个日益商业化的时代中,守着传承的银匠技艺,同时还真正完成了银匠技艺巅峰的“百鸟醉”。然而“火车来了”,满满心爱的女孩儿也乘着火车去了远方,毕竟那是个多金多彩又充满诱惑的世界。最终,期待银匠技艺受到保护的满满也走了。至于他去了何处,是否回来……这些小说文本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这个短篇的题材并不特殊,是常见的乡土式微的故事,然而却显示出对于时代乡土裂变不一样的摹写。小说文本语言优美而克制,在平和宁静的叙述中,凸显主人公满满独特的性格特征。满满对于传统的敬畏与温情,体现在一系列的细节和场景叙写中。他在默默接受着师父严格技艺训练的同时,对于自身所处的山村景物和人伦风俗有着发自内心的温情。比如满满一有空闲,就带着天赐在山村之间游走,并答应带天赐去看“火车”;月圆之夜倾听师父讲述“百鸟醉”的故事,对传统有着虔诚的敬畏;深深体验到乡居生活的幽静与美妙:红绸般的流云,归巢的斑鸠,银色蛛丝上夕阳的光芒,敲打银子的声音在安静的土地上流淌……这种对于身处美好景致和人伦风情的感悟,体现出一种与少年躁动心性不相符合的温情。这种来自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温情,让年轻的小银匠真正沉浸到传统技艺的学习和领悟中。同时,在“火车来了”的时代变化面前,文本以主人公淡淡的乡愁和随遇而安的性情作为叙述背景与底色,乡村的人物和故事显得不那么紧张和焦躁。长河的推销术和生意,长河与漆匠合伙在斗牛比赛上作弊,乡村里男女老幼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犹疑与不确定等等,这些都和满满坚持自己传统银匠技艺并置在文本中,显示出现实生活的本质真实。小说因此走出了对于新旧更迭变化简单的价值判断,从而走向更为开阔的审美维度。 相对于中国近半个多世纪的现代化进程,小说所提供的场景和人物似新实旧。传统乡土转型中的裂变以及裂变中的疼痛几乎一直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近几代中国人在不同地域和文化中都体验了相似的经验。由此小说在呈现变化的时候,缺乏对于时代整体性经验的更为深切的痛感体验和命运感。“火车来了”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象征——现代商业功利主义的生活和消费模式进入乡土,但是这也是一个被重复使用半个多世纪的象征。作者在文本中运用得很恰当,但是却没有对这个象征做出更深层内涵的发掘。“火车来了”已经发生了几十年了,应该有一些不同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思考。其实文本中出现的“百鸟醉”是更为独特的象征意象,作为银匠技艺巅峰之作的“百鸟醉”如何在小银匠手中成为现实,又如何在时代变迁中走向凋零、落幕抑或新生。小说可以通过这个承载传统文化意蕴的象征物,来呈现小银匠在“火车来了”前后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内省和反思现代性对于乡土生活(包括传统技艺)和伦理风俗的浸润或侵蚀,从而抵达更高的悲剧性审美意蕴。与此同时,现代化进程无疑不是悲剧而是正剧,那么在正剧上演的同时,如何保有美好的乡土和传统传承,这些就成为更加深入和内化的写作主旨。 来源:民族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