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wechat_logintip!

处处古村落 缕缕寄乡愁

0
回复
4031
查看
[复制链接]

4334

主题

433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448
来源: 2020-5-13 12:32:4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处处古村落 缕缕寄乡愁


20171215103739491.jpg

20171215103740926.jpg

20171215103739647.jpg

古村落是人们至今仍然定居的自然聚落。古村落里既保存着不同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格的民居和建造物,亦相应地蕴藏着独特而丰富的原住民的生活知识、生产方式、人生经验、礼仪制度、乡土社会秩序和民间文化传统。中华文脉与根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样式、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分布与流传,几乎都集中于乡土社会和村寨群落。


因此,古村落的保护、研究、发展、利用是农村文化发展中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经济与文化相统筹、自然与社会相和谐的一种可行模式,也是乡村文明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和自然走向。


睹物思人 文化觉醒


1984年,考古专家打捞出瑞典东印度公司1745年从中国返航途中沉没的“歌德堡号”。该船距歌德堡港8海里处触礁。令人惊奇的是,船中茶叶沉埋海底200多年后竟然还能饮用。据茶叶专家研究确认,原茶系出皖南石台名茶“雾里青”。瑞典方面仿照当年“歌德堡号”形制重新建造了一条新船,并沿当年的航线再次来中国。东印度公司商务经理也相当振奋,他别出奇想,托人物色好了石台一栋叫“翠屏居”的老房子,准备搬往瑞典,作为特别纪念。


虽然此事被安徽有关方面叫停,不了了之,但仍被传得沸沸扬扬。据说,“翠屏居”摇身一变,就地开发成为石台茶叶制作的民俗文化体验馆。这一由不可思议的沉船打捞事件引发的争议,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无意中唤醒了老百姓对古民居保护的自觉意识。那些摇摇欲坠的房子,在当地人眼里都成了宝。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谋篇古村落大文章,既要睹物,更要思人。不能光盯着私宅民居、庙宇祠堂、书院会馆、店铺作坊、牌坊影壁、街巷桥梁、驿站码头、古树古井以及家谱族谱、村史村志等静态文物,更需要重视古村落中仍然传承的活态的民间文化遗产,特别要聆听与洞察山水来历、口头故事、说唱表演、艺匠心经、节庆礼仪、民间信仰、民俗传统、民间俗语、手工技能、互助关系、婚丧嫁娶、乡规民约等乡村文化物语,后者更多地承载着古村落的精气神、光荣与梦想。


文以化人 教以育人


古村落民居建筑是“活字版”乡土教材。浙江省龙游县三门源村的代表性民居叶氏建筑群,保留了清朝后期徽派传统民居的特色。门楼砖雕镶嵌有山水、“渔樵耕读”人物、“蝠(福)鹿(禄)桃(寿)鹊(喜)”、八仙传说和琴棋书画博古图等,其中尤以戏曲人物出彩,如《长坂坡》《渭水访贤》《黄鹤楼》《三气周瑜》等婺剧曲目。这些戏曲砖雕烧制年代距今已有200年左右,堪称中国民间文化的活宝库。戏曲文化是村落历史、文化、思想、道德、伦理、美感教育的精品课程,戏剧人物图景及其演绎出的虚幻情境是一道乡土社会的文化考题,题写并镶嵌于门厅的图文给人深刻喻示,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三门源村尚存的婺剧坐唱班(又称“十响班”)、道情曲艺、龙舞、狮舞、采茶灯、马灯、踩高跷等民间艺术同样为传统文化思想打下深刻的历史烙印和现实启迪。


广东潮州龙湖寨书斋林立,仅1平方公里的寨子就建有30处书斋,而且多数斋名儒雅,如“读我书屋”“梨花吟馆”“抱经舍”“怡香书室”“雨花精庐”等。从明至清,从龙湖书院里曾走出布政使刘子兴、御史夏懋学、诗人黄衍启等名士。龙湖寨的标志性教育成果就是培育出了状元、探花等拔尖人才,龙湖寨的书院称得上是优质高产。据查,考中的进士、举人有60多人。而且他们的教育甘霖还惠及到女子。龙湖寨员外郎黄作雨在自家院落设了女书斋,专供族内小姐们读书。这在当时是一大文明与进步。笔者几年前曾去龙湖寨考察,深受该村高度重视教育之感动,并感慨留言:村落民居代表作、府第文化博物馆、栋梁之才大学校。古村落所栖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禀赋互为表里,和谐共生,是培养各类人才的良田与温床。文化传统是古村落的“灵魂”,百年树人是古村落的真正“底牌”。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与当今时代的人文诉求一脉相承。


(作者系中国民协研究资料部主任,文章转自11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