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四月,作家余华步入耳顺之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特别推出余华最新杂文集《米兰讲座》,该书集结了他至今未曾出版的精彩随笔,包含其近年来对文学、生活和世界的洞见。
对于喜欢余华的读者来讲,阅读此书不仅是一次美好的思想分享和阅读体验,更可以进一步深入作家的内心,获悉他的创作思路、创作心得。余华在书中写道:“文学究竟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文学里有一种东西我是知道的,就是文学来自叙述,而叙述的力量是什么,我恰好知道一些,我就说说什么是叙述的力量。”
余华举了西班牙作家哈维尔·马里亚斯的小说《如此苍白的心》中一个有关自杀的细节,还举了俄罗斯导演塔可夫斯基一本书中关于受伤的人的细节,以及我们更加熟悉的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余华说:“文学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的,任何情感、任何情绪、任何想法、任何景物都可以表现出来,而且可以用非常有力量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要看作者怎么去表现出来,这就是怎样去叙述的问题。”
让余华认为有意思的是,在自己37年的写作生涯里,曾经几次描写过月光下的道路。在其代表作《活着》中,讲到主人公福贵失去儿子后,走在月光下的那个“盐”的比喻是从何而来?“因为盐对于农民来说是很熟悉的,还有盐和伤口的关系。”于是,借着福贵之口,余华在小说中写道:“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余华表示,文学作品的伟大之处,往往是在一些细小的地方显示出来。
虽然小说《活着》常年位列畅销书榜单,但余华说自己不是一个勤奋的作家,原因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多。“每当我写完一部长篇小说,我就会发现自己一下子空了,重新积累需要几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