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5至9月是贵州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为普及地灾防治知识,讲述一线奋战故事。我们推出了贵州“地灾防治 卫士风采”系列人物故事。
上期我们讲述了六旬老人杨新明暴雨逆行守护村庄的故事,本期的我们讲谭文明的故事。20年来,谭文明的足迹遍布210平方公里土地,巡查监测点超过2354次。
行者无疆:走访过513个村民组
6月12日下午,接到贵州将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调为Ⅲ级的通知,谭文明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他知道暴雨天气,塌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都可能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谭文明迅速将消息告知辖区监测人员,务必加大对辖区四个地质灾害监测点的巡查力度。同时,和同事分头开展巡查工作。
1999年至今,谭文明先后在温泉镇、永靖镇、小寨坝镇任国土资源所所长,2011年他从永靖镇国土资源所调到小寨坝镇国土资源所担任所长。一到小寨坝镇,他就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全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好。
小寨坝镇地质条件复杂,各村都是山区,房屋临山而建,土质松软、边坡高陡。汛期强降雨时,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谭文明安全防范的意识随时紧绷,他说地质灾害也适用于“细节解决成败”这个词。
“一个很微小的地质变化如果不引起重视,就会酿成大祸。”谭文明说。
也正如此,他认真对待监测点的每一个细小数据的变化,因位每一个数据的变化,都可能发现和避让一次地质灾害。
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谭文明说把工作重心是在“防”上,把预防工作做扎实,心里才能安稳。
20多年来,谭文明的足迹踏遍了210平方公里,走访过513个村民组,3.59万村民,他到监测点巡查超过2354次,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因被他及时发现并治理,从而减少了因为地质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
小寨坝镇还注重从制度上来开展地灾防治工作,镇长担任总负责人,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谭文明则主要负责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工作,镇、村两级签订地灾防治责任书。将任务层层落实,地灾点监视落实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防治任务落实到位。
此外,谭文明还组织大家深入农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普及防灾知识,提高村干部和当地群众的防灾意识。
工作狂人:披星戴月守护美丽家园
每次下雨,关岭村大沟组的村民张银先都会有所担忧,她家就住在地质灾害监测点附近。每次一下雨,她看到谭文明和同事前来,心里就踏实了许多。
暴雨、地灾防治、村民安全,这成了谭文明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和贵州地质灾害防治其他一线工作者一样,谭文明也是暴雨中的“逆行者”,暴雨来时,他们分头监测巡查,雨小的话可能一天两三次,暴雨的话,一天8次甚至10次的监测巡查都有可能。
2017年6月23日,因持续几天强降雨,小寨坝镇红岩村老赶山出现长约300米的地面裂缝,威胁6户21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关岭村大沟组出现山体滑坡,多处地面塌陷,房屋开裂,导致17户63人受威胁;息流公路小寨坝镇郑家槽处岩石崩塌,对过往行人和车辆造成威胁。
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后,谭文明迅速带领本单位职工最先赶到现场,查看隐患点,疏散群众,同时将情况及时上报镇政府、县地灾办。经省地勘院有关专家现场勘查后,对地质灾害点治理,保障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小寨坝镇有4个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点,幸好的是一些监测点已经安装了地质灾害监测仪器,一旦地质数据变化,立即自动发出警报。
“灾情就是命令、人命关天,丝毫马虎不得,我们不得有麻痹思想。”这是谭文明的口头禅。
2019年,小寨坝镇汛期来得早,降雨量比常年偏大,尤其是5月和6月份持续出现强降雨,当地出现了严重的地质灾害险情。正是谭文明和当地各级部门的全力防治,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的评估,开展地质灾害点治理和避让搬迁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妻子杨光梅眼中,谭文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的工作常态是凌晨出门,后半夜才回家,第二天七点半就起床上班。
“工作20多年来,他只因为声带小结手术请过唯一的一次公休假。”这是杨光梅对丈夫“不会过日子”的埋怨,也是妻子对他工作的最大褒奖。
结语:
谭文明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可他兢兢业业地工作却如涓涓细流,入心入肺。
当妻子说他是“工作狂”和“拼命三郎”的时候,这轻微的抱怨更多是对丈夫工作的赞许;当村民说看到他来心里就踏实的时候,那是不善表达的村民对他最高的赞誉。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个看不见敌人的战场上,谭文明风雨兼程、披星戴月,用水滴石穿的精神和敌人拼耐力、斗智斗勇。正是无数个如谭文明般默默付出“小我”,才有了地质灾害防治中“大我”走向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守护了我们贵州人民美丽的家园。
谭文明的故事之所以让我们动容,是因为它产生于千千万万地质灾害防治一线工作者的善行善举,平凡而伟大。他们的平凡故事勾勒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散发出让人振奋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