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酷暑难耐,夜晚最讨人喜欢。闲暇时围绕村庄散步,是我们考古人常有的习惯。据贺师傅讲,沿着江边村的路,可走到山顶,往平寨方向走到电塔下,再穿过林间小路可回到村里。这是贺师傅告诉我的道路,但从未走完,亦不知道在这样的月色下是否能独自走回。之前,我们采摘野菜时,已走过其中的一段,风景迷人,但也令人恐惧。今晚,皎洁的月光洒满乡村,格外明亮。
随手关上门后,我沿着村路朝山顶走,这是一条曲折的水泥路,亦是寨里通往外面世界“唯一”的道路。走到山顶时,总让人累得喘不过气来。于山顶抬头望清水江北面的村寨,曾是白天去过的地方,与之相比这高度又算不了什么。夜晚的村寨只能通过灯火辨认它的位置,或武断地说是某村某寨。灯火范围的大小能反映村寨的规模,这是基本的常识,但不是判定村寨名称的依据。最容易辨认是镰刀寨,它距我的目光最近,重点是哪里有昼夜不停地传出“劈山凿基”的声音。考古队曾经驻扎在那里,曾听闻太多关于它的故事。自我到来,此声从未消停,初让人心烦意乱,然时日渐久已习惯它的折磨。
前些时日,我还同韩师傅在此散步,聊贵州考古史上的趣事,也常感叹走好这条路是不易的。如今,他已搬到十家寨驻扎,无人陪我继续走此条路。我们最远曾走到通往平寨方向的路口,因为夜色晚,或害怕劳累,陌生的缘故,未曾继续踏足,难免有些遗憾。
初次踏上这条陌生的路,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令我毛骨悚然。这是陌生带给我的恐惧,是对胆量的考验、亦是能力的测试。夜里担忧自身安全,是人之常情。我鼓足勇气,走向那漆黑的林间路。刚走没多久,便看到前方的灯火,让我感到有几分欣喜。当我放松警惕时,农户家的两条狗突然冲出来,我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就在我准备与狗战斗时,主人自门内冲出叫住了狗,惊慌一场。我内心是不愿意与狗战斗的,但迫于现实,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过那段路后,目之所及,是漆黑的森林。空气中弥漫地松香,是我儿时熟悉的气味。茂密的森林,新鲜的空气,微风徐来,顿觉凄凉。渐远,不见灯火,唯有皓月当空,与星对目,仿佛它在指引着谁。现实中,小孩子都知道星星在夜间会亮起,和指引人没有关系的。我们生活在它的光芒之下,无论走到哪里,仰望星空,它渺茫的身影总能让你思考着什么。
脚下的道路是平坦的,但独自行走,心里是不舒坦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前方有多少个十字路口,面临什么样的抉择。站在山头,远可观平寨夜景,近可知脚下的路。爬上山顶,适时观望全景,才能找到初心的所在。
自电塔折转小路,穿过森林,便是枇杷园。江边村的农民以种植枇杷为主,周围的荒山几乎被开垦成种植基地。五月,枇杷日渐成熟,在月色下还能看见枝头摇曳的枇杷。夜里,最热闹的地方应属清水江上往来的渔船。人们常言“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较好地表达了农民对周围生存环境的认知。清水江两岸的村民,靠江则“吃江”,夜里热闹是自然的。前些时日,乘船到十家寨,江岸垂钓、捕鱼者尤多,各渡口随处可见鱼贩兜售“清水江鱼”的字眼。白天,我向船老大打听捕鱼的情况。据他说:“他白天忙于干活,没时间捕鱼,晚间空闲,好捕鱼,有时一晚的收获,顶他干一两天的活”。农民的生计是要向地里讨的,可见土地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居住在水边的农民,除了向地里讨生计外,也向水里讨生计,这便是土地之外收获的福利。
夜色下的镰刀寨,从未像今年之浮躁。自修建平寨电站以来,镰刀寨的宁静生活就被打破,为了配合水电站建设,镇上多次派人到寨里商谈征地、劝说搬迁的事宜,有时不欢而散。几经波折,临江的农户将要搬迁至城镇,小部分农户争取到了搬往寨后。因镰刀寨后是山,现已不适合建房,但镇里为了更好安置他们,满足他们争取到的诉求,故在寨后开山,辟出两排屋基供其重新安置新家。
百年村寨因修水电站,致使农民面临着生存道路的抉择。据工人张氏讲,他们搬到镇上,就没有生活来源,自己没啥本事,不会做生意,在镇上很难生活。在中国有很多像张氏一样的农民,他们以土地为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旦他们背离故土,失去土地,被迫迁入城镇生活,最现实性的问题是如何在城镇生活。于他们而言,陌生的城镇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对未来道路的恐惧呢?
乡村的道路从来都是曲折的,这与他们生存的环境有着紧密地关联性。面临突如其来的“宽阔大道”,他们就会产生害怕,尤其是没有人为他们指路时,又不具备走“宽阔大道”的能力,这种害怕感越强烈。他们在乡村有自己生活的定式,不愿轻易打破现状的生活,更不愿去为未知的生存冒险。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念念不忘的土地,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更是生计来源的场域,于他们而言,拥有土地心里总是踏实的。
走乡村曲折的小路,最大的收获是亲身践行的心境。这种心境是基于磨难,脚踏实地走出来的,最清楚途中各种的诉求。任何未亲身踏足乡村道路的举措,都是“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正如这月色下的陌生小路,要想走到终点,不但需要自身的踏足,还需要勇气和前人用心的指引,必要时授人以渔,方能走出自信的道路。今乡村发展的道路,何尝不是在月色下摸着石头前进呢?
作者简介:
荏菂君:原名管庆鹏,1992年生,贵州盘州人。文学爱好者。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
来源:贵州作家·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