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wechat_logintip!

人性的救赎 ——观原创话剧《茵梦山庄》有感

0
回复
3767
查看
[复制链接]

4334

主题

433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448
来源: 2020-6-19 16:18:4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演出海报。倪东海/图


原创话剧《茵梦山庄》由浙江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杭州艺术创作中心、上海杰卡斯演艺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杭州市艺术创作中心资深编剧胡天马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倪东海执导,讲述的虽是十五年前的故事,但也映射着我们当下的生活。


这部独具艺术特色的小剧场话剧共分八幕,由娄亚江、余膑、滕彦玮三名演员在1小时40分钟时间内倾情上演,既悲又喜、既温暖又悲凉的《茵梦山庄》让笔者感慨良多,步出剧场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矛盾冲突的不可调和

《茵梦山庄》舞台设计非常简单,几张椅子和桌子、一块黑色幕布、通向卧室搭建的阶梯,剧情就在它们的组合、拆卸、分隔中推进。


剧照。倪东海


该剧的发生地是在一个名叫“茵梦山庄”的北方某市城郊的一幢山地排屋里:一个大雨之夜,很久没有联系的父亲突然来敲儿子家大门,从而引出了父子之间积攒多年的恩怨。


父亲竭力想修复与儿子的关系,却被儿子冷硬拒绝。就在儿子送父亲回城路上,一场车祸把一个年轻女孩纠葛进父子间的矛盾中。这对旧怨未解的父子,与这个身上带着谜团的神秘女孩之间,随之发生了一连串匪夷所思的灾害事故,同时又产生了感人肺腑、触及到他们灵魂的情感故事……全剧出场的虽然只有三个人物,引出的三种情感关系则反映了三代人的思想冲突,充满历史的厚重感与沉重感,凸显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三名演员的出色表演中,故事情节紧凑、结构张弛有度、戏剧冲突有条不紊、起承转合顺畅自然:父亲临近退休,期盼子承父业;可儿子对父亲怨恨已久,心结难解;闯入他们生活的女孩,如一股清冽的甘泉,带着勃勃生机与触手可及的爱,却又突然离去。父子、情侣、职场……看似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每个人心中都潜藏着难以启齿的伤痕,随着一个个场景的组合、拼接与拆分,剧情的层层推进,结痂伤口的再度撕裂,给观众带来太多震撼与无奈。作为一个以揭示现实真相、挖掘社会困境为指归的舞台剧,其艺术构思与戏剧冲突丝丝入扣,让观众在分享中思考,思考中感悟,感悟中痛惜。也就是说,《茵梦山庄》的意图就是把光鲜生活背后的艰难与困顿、人性的丑陋与寻求救赎,毫无保留地呈献给观众,让他们去作道德评判,获得审美的回味与精神的升华。


诚然,一部拥有扎实功底的剧本,是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实力才能充分展现的。他们的每一个动作、表情、眼神、语言表达方式,只有够到位,才能真正打动观众。为此,导演对细节的拿捏十分看重,光剧本就磨了四个月,前后十稿的推敲更是不遗余力。


“在这部剧里,三名演员三个人物,老中青三代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物的行为、个性、处事方式,互相碰撞、冲击、颠覆,这都是源于不同的人生态度。”导演倪东海说,“因为这部戏正是我们想做的——一部纯正的话剧。”


矛盾冲突的不断加剧

张爱玲曾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茵梦山庄》所反映的,也正是这样“一袭华美的袍”:父亲出生农门,但随着步步钻营人生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身份地位的飙升,利欲熏心让他道德沦丧;儿子先是目睹了父亲的背叛与母亲的车祸,后来父亲又一手安排了他的工作与婚姻,但“妻子在我公司倒闭之后立马出国跟人跑了”,事业受挫、妻离子散,他内心的彷徨挣扎找不到宣泄口,变得自暴自弃;女孩对爱情的犹疑躲闪与责任逃避,成为束缚她健康成长的绊脚石。这三个在命运之手的推波助澜下既交集又分离的个体,通过特定场景里的汇聚又算计,揭开了温情脉脉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人普遍存在的人格缺陷:自私自利,没有耐心;没有担当,又缺乏安全感,但仍以各自的方式存活着。这袭“华美的袍”,像一块遮羞布,遮掩了每个人内心的丑陋与不安,却无法遮挡住抽丝剥茧后人性真实的显影。


“下雨了,又下雨了!这雨下得好大,一下子把这个茵梦山庄与那个纷扰不宁的红尘世界彻彻底底分离了!这种感觉多好呀……丹丹,爸爸想你啊,丹丹……”儿子只想逃避,可以躲在阴暗角落里疗伤。他珍爱之极的是一只脏兮兮的布偶狗娃娃,不由自主会捧在手心,因为这是女儿最喜欢的玩具,也是女儿留给他的唯一念想。


阅人无数的父亲被年轻的后妻蒙骗、利用,落得人财两空,遂想起被自己忘在脑后的儿子,明白了“这世上真正靠得住的,还得是血亲才行”!但一年后自己就要退休了,“退休了就得交出经过奋斗得到的一切,交到那些当面对你点头哈腰,背后却想着捅你一刀的白眼狼手里,我甘心吗?我不甘心呐!为什么我不通过我的帮助让我的儿子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呢。”父亲希望儿子跟自己一样能出人头地,来把成功传递下去。


因车祸讹诈上父子俩的女孩,开价30万元要赔偿,并杜撰了一个受尽家人宠爱的出身来自欺欺人。是那只狗娃娃唤醒了女孩的良知,原来狗娃娃是女孩三年前遗落在儿子车上的,儿子一家是女孩的救命恩人。于是,女孩坦白:“我是一个孤儿,从小在福利院长大,在这世界上没有亲人”“我是个孤独的人,你知道孤独的感觉吗?”想要一个家,想要一份温暖慰藉,对女孩来说是多么的不易。


这样三个内心无所依靠的人,各自承受着私秘的不敢示人的内心隐痛,三个残缺人格浮出水面:功成名就的父亲眼中的黑白世界、颓唐消极的儿子内心的温情向往、玩世不恭的迷途女孩的悔悟自赎,使我们近距离窥视到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灵魂暗像、一个向往人格健全者的心理影像、一个失足后欲求赎罪的内心镜像。正如导演倪东海所说:“舞台上发生的人与事,相信会引起观众对生活的反思并得到思考的愉悦。同时,也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矛盾冲突的逆转和解

俄罗斯著名导演列夫·朵金曾经说过:“戏剧的本质是认识人,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这话对《茵梦山庄》也颇适用。


功成名就的父亲可以为了一己之私,举报一手提拔他的岳父,让岳父从一名堂堂正正的院长变成了监督改造的历史反革命;为了划清界线,他又毅然跟妻子离婚;后来为了保住自己的仕途,竟再逼着妻子复婚。然而,这个已抵达权力制高点的底层奋斗者,有他的软肋,那就是他生命的延续——儿子。所以在紧急关头,他宁可舍弃自己也要保全儿子的性命,而一个人下意识展示出来的反应,往往更接近他的本性。“妈妈死了以后,我以为在这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关心我了。可我没想到,这么多年断绝来往的爸爸,竟然在有人向我亮出刀子的时候,拼了命的保护我……”正是这份沉甸甸的父爱终于让儿子冰释前嫌,并按照父亲的安排,走上了一条与父亲如出一辙的人生发迹史……父亲与儿子都实现了事业的成功,从表象上看,他们攫取了成功人生。


但成功人生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我们以为,真正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健全人格的完善与理想目标的实现”,否则总是有缺陷的。事实上,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成为永久的痛。


首先,我们来看父亲。在事实面前,他承认自己对不起岳父岳母!“我承认我自私,我为我的成功不择手段!我禁不起诱惑,深深的伤害了你们母子!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也是个不称职的丈夫。”由于自己的成功是建基于三姐的屈辱之上的——这个令他精神崩塌的巨大秘密扭曲了他的心智,让他深信:“人与人之间,其实就是一种利益的博奕关系。”“对一个男人来说,事业的成功才是最重要的!”而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你必须得到对你最有用的人的帮助!”也就是说,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什么都能牺牲。但他的成功毕竟是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所以他的良心永远得不到安宁。


其次,是儿子。当他与母亲亲眼目睹父亲的背叛,而后母亲因受不住打击精神恍惚被车撞身亡,这种眼睁睁的失母之痛血腥且残忍,他对父亲的恨也是人之常情。但让他想不到的是,父亲可以做到为他放弃生命,父亲说:“那是因为你是我的儿子啊!”一刹那,让儿子志伟身上层层叠加的防护外壳土崩瓦解,父与子握手言欢。


第三,是女孩。大学毕业前,她与同学去酒吧玩时与人发生争执,冲动之下一起把对方其中一人打成了植物人,为逃避法律的制裁,从此如惊弓之鸟般到处流浪。而后把拥有外国护照的乔治当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并跟随他们一家人远赴英国,但还是躲不开良心的谴责,“每天晚上都会被恶梦折磨着”。于是,她带着襁褓中的婴儿回国寻求庇佑,因为志伟对她说过:“只要我在,这茵梦山庄就是你的家!”经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这对父子对女孩来说已是亲人般的存在。


波兰导演、戏剧革新家格洛托夫斯基在《迈向质朴戏剧》一文中指出:“艺术是一种成长,一种进化,一种提高,使我们从黑暗中现出光明。”于是,在故事的最后,导演让女孩实现了自我救赎:投案自首。她对怀中的婴儿说:“你放心,妈妈不会让你重蹈我的覆辙,妈妈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护好你的纯真善良,让你一辈子都是个感情真实的好人……”这对于《茵梦山庄》而言,无疑是一个光明的注解。


编剧胡天马表示,自己写的剧本不喜欢宏大的场面和光怪陆离的时代特色,而喜欢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研究人性、挖掘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展示人物的内心隐秘来表达对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哲学思索,使作品达到一个较高层次。“人性的深度和哲理的广度是我始终不变的追求目标”。


显然,戏是演给观众看的,让观众在获得情感共鸣的同时,达到道德的教化作用。那么,在这个熙攘红尘中,如何让自我的人生价值实现最大化,又不触及道德的底线,值得我们深思。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