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ortal
推荐
内库
BBS
客户端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wechat_logintip!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热搜
微梦
微梦中文
微梦APP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微梦传媒|微梦APP
›
文库
›
悦读
›
原创诗评 | 伤痕 :会说话的木头——说说许言木的诗 ...
发布主题
返回列表
原创诗评 | 伤痕 :会说话的木头——说说许言木的诗
0
回复
4031
查看
[复制链接]
文学贵州
当前离线
积分
319
文学贵州
57
主题
61
帖子
31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9
收听TA
发消息
来源:
2020-3-7 18:44:31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文/伤痕
作者简介:伤痕,贵州省作协会员,1993年开始在《星星》《中国诗人》和《常青藤》(美国)等国内外华文刊物发表诗歌和评论,作品入选《甲申风暴-中国21世纪诗歌大展》(星星),《中国百年诗人新诗精选》,《贵州诗人四十年》,《2018中国诗歌年选》(花城)等选本,出版诗集《爱你百年》和《贵州·高处的暗语》(合集)等多
部。
1
每次看到许言木这个名字,我会想起陈圆圆。
在贵州黔东南芩巩县马家寨的狮子山上,静静的躺卧着一代佳人陈圆圆的坟茔,一个绣球坡,几只狗尾草,风尘尽去,大好的美人江山都化着了一层薄雾,于镜花水月中留下了满山的钟灵毓秀,滋养着芩巩这一方水土,从古思州一路跋涉而来,在龙鳌河畔,在舞阳河上,在思州砚的方寸之间,都蕴含起了巨大的能量,孕育出了一代代的文人雅士。
思州多贤才,许言木是幸运的,出生在这样的一块土地上,冥冥中也一定受到了先贤们的灵气滋养,只要后天努力一点,自然能成人杰。许言木,是我去年才知道的诗人,要命的是我们都住在黔东南,属于老乡,但在这之前竟然不知对方是谁,更要命的是,在微信上已交往了一年多,他在芩巩,我在凯里,不过两小时车程,到现在仍然没见过面,大家都懒,懒到了无药可医。
最初读到许言木的诗,是几首写西北的诗。一年前,诗人姚瑶发了一个许木言的作品链接给我,特别说到他作为黔东南九零后的诗人来说,写作之老辣,诗感之成熟,有了很独特的气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要我多加关注,我注意到那几首诗全是写的西北,有奔马,有黄沙,有石头,有寺庙,但并没有那种原始的苍凉,却如同一个看破红尘的老僧,站在山岗上,随法如定,随缘而安,言词之间,已赫然超然于世外。
这让我肃然起敬,是什么世故让他少年老成?
加了微信后,陆续读到了他的不少诗,特别是2019年他办了“舞水”诗歌公众号后,读到的就更多了,一年前读到那几首诗时,并不及细读,只粗略地看了看,普遍的感觉是写作匠气有些重,咬文嚼字得很厉害,意象多隐晦,但也把握住了“把复杂的寓意导向简单,从而产生一种朦胧的美”,鉴于他如此的写作经验,我开玩笑说他是“学院派”。
说他是“学院派”写作,其实也是对他的肯定,中国新诗中出现的伟大诗人大都属于学院派,这类诗人受到的教育都是最高等的,因为文学修养高,其思想和写作技巧都追求的是一种完美主义,即便喜欢使用一些生僻的词语和意向来构筑诗歌的大厦,也给人一种恢弘磅礴的气势,极具穿透力,比如穆旦和海子就是属于学院派的。
但说许木言是纯粹的“学院派”,也是不对的,学院派诗人最擅长的长诗,在许言木这个年纪早就该出现了,我在许木言的诗里还没有看到,也许是时候未到,一个诗人的暴发必然和沉淀有关,目前来说,他就是处在那个沉淀期吧!但愿他不要一直不可自拔,更不要自恋,早日鱼跃而出。
2
许木言的诗,不像黔东南的其他诗人,具有地域性。
换言之,他没有太明显的黔东南标签,作为一个本土诗人来说,这是很奇怪的,沈从文写凤凰,路遥写延川,莫言写高密,梁平写重庆,罗唐生写闽江,无不都是把地域写作当着是自己的性命,或多或少,我们身边很多熟悉和陌生的诗人也都在执着地写自己的故乡,这是一种自觉的状态,虽然并不是说不写就不可以。
我担心的是,我们饱经磨烂的灵魂,该用什么来承受之重?
故土厚重,它不仅是人生的来处,也是家国情怀,哪怕它是贫瘠的,泥土散发的芬芳总是超过了人间所有的香味,土地上生长出的五谷杂粮,养活着我们的肉体,土地上生长出的人生百态,淬炼着我们的灵魂,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无异于是把自己放逐到了空中,像一只孤单的风筝,只能慢慢飘远,最终,消散于这方天地。
2019年下半年,许言木写了30多首诗,读完后,这是我的一个发现,我在心中安慰自己,“或许他是正当青年吧!朝气蓬勃,正是放飞的时刻,不需要过早的落下,等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他就会自然的回头”,这是我的一个愿望,我也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兰州》是许言木最近的一组诗,从诗名看,这很像是一组地域性诗歌文本了,但其实不是,地域性诗歌的特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地理上的概念,一个是风土人情,山河是苍茫的,而人情则是历史,这样的诗歌呈现的是记录,如同在写地方的史志,写诗亦是写史,读诗亦是读史,两者的结合有天然的亲和力,也是地域诗歌的魅力。
《在兰州》里的一些小诗构成了一个诗人在异乡的夜晚,也产生了亲和力,但这种亲和力与地域性诗歌的力场不同,它只局限于诗人对于异域的猎奇,对于某些人们生活方式的偷窥,对于所处环境进行的社会猜想,然后把它们像碾米机过滤般的把米粒还原出来,证明它们都是白的。
一个带箭头的前方,无非一个顽皮的
孩童,朝着下午的天空弯弓射箭
无非是更多的好奇被诱惑的时刻
随后是一匹马,一个人,一条路
来绘制一条长好几公里的画卷
无非终古常新的人和事物的一部分
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重复进行
一匹马又一个人的走过
所有的离去都以同一种方式祝福
——许言木《在兰州》节选
这组诗之所以足够生动,是因为他把握了文字和生命之间的密码。
体验生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但生存是有法则的,最基本的莫过于丛林法则,有时是哀莫过于死,反过来又是死莫过于哀,如何求得一个圆满?这取决于人们的眼睛深处的黑洞能否抓住每一粒飘过的光,一个世界终,一个世界始。
而密码就是那根看不见的爪子,每一个人的爪子都看似相同的,多数人是五根,只有少数人是六根,那多出的一根就是诗人的,其潜质是决定诗人能把文字重新排列组合,像绣花针一样,把各种颜色的丝线变成妙美不可言的图案,从而点燃内心的偷窥欲。
许言木在这组诗中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孩童,他的爪子是一把弓箭,当他射出箭镞,划破天空,一道好几公里的轨迹在落日下看起来是那么栩栩如生,一匹老马,无非是回头瞭望了一眼,却天地失色,好像过去的是千万年,这样的一幅画面,有悲凉从心底升起,人生来去之间,距离是那么的短。
3
但有谁在乎,这只是他的一次回眸?
汉字是所有中国诗人的绣花针,持有此针者,当伤人于无形,也当悲悯于人世。
许木言在他简介中,有时会加上这样一句:藏传佛教徒。于是某一天,我在看西藏的山水画时,看到一座雪山下的泥路上匍匐着一个褴褛的人,手摇着转经筒,正在转山,便感觉是他,一个行走在高原上的使徒,他有两个身份,一个在受苦,一个在写诗,神秘又神圣,神秘来源于对长生的信仰,神圣来源于佛主口中的经纶。
善是人世最为本真的东西,我不知道木木(叫他木木,是他的微信号名)信仰藏传佛教是不是有其他原因,一个善缘也是一个法缘,法随天地,举手投足之间都有因果循环,一般人讲究的是顺其自然,只有佛教徒把它当做使命,用它来赎罪。
我们都有罪,只是罪不至死,用不着天天念叨六字真言,或者大悲咒,或者观音心经,我不知道木木会不会在每天清晨起来时一边敲打木鱼一边念上几遍,做每一天的功课,但这种使命感,一定在冥冥中影响了他的诗歌取向,让他的诗歌具备了佛性。
帐外金鸡布鸣,嘈嘈切切,
说破了一股山泉。
——朝阳低迷,借薄雾饮鸩止渴,
一切被大地重力吸引的生物
将变得更为沉重。
多少谦卑的、或者骄傲的,
虔诚的、或者虚伪的,
文明的、或者野蛮的……
很多动物,连同我们称之为野兽。
(松果落地,入土重生),
篝火啊,而后
讨论古老的生存法则,或者更为残酷的。
——许言木《荒野露营》
佛性,在他的诗里无处不在,也许他不需要为谁许下诺言,来刻意向人们抛洒杨柳瓶中的清水,他只需摈弃那些人间里肮脏的私心杂念,取世间百态中的种种好处,随法随缘,写一种清水般的诗,便是广播甘露,达到心中的大自在。
很多人喜欢口中念佛,走到哪儿都虚构出一个另外的自己来向善,并虚构一个佛主在胸口挂着,却不知道把佛吊着是大不敬,吊坠就是吊坠,再怎么装也只是一件物品,过期之后,还原成石头,再怎么拜,都不如在红尘中做一件小小的善事,当自己亦是世中人。
西子湖畔,与苏小小墓相邻是情僧苏曼殊的墓,白梅落在写完《爱如禅,你如佛》之后,落尾写了这样一段话:“他是一个僧人,披着袈裟,竹杖芒鞋在人间游走,莲台才是他最后的家”,我也记起苏曼殊死时最后说的一句话:“一切有情,皆无挂碍”,冥冥之中,我会以为木木是另一个苏曼殊,只不过一个剃了头发,一个青丝未断。
2020年1月,我读到了他的最新组诗《我爱的姑娘》,仿佛是另一个苏曼殊在向我走来,但我发现全诗12首,只有一首提到过姑娘的名字,与苏曼殊火热的爱情不同,她成了真正的第三人称,而不是“你”,一切都只是看见,一切都只是法缘,风景到处都是,我们身在其中,皆为平凡的草木,你可知道?
他们在荒野露营,在沙漠上看黄土变成黄金,在滇池悬浮的木桥上看木头长出果子,在竹林深处的寺庙留一盏灯和一支香,在秋叶飘舞的季节站在雪地上挥手作别,却不说一句“爱你”,他只是在用他的第六根手指找到了黑洞张开的巨口,虽然他也不愿意看到“松果落地,入土重生”结局,但还是义无反顾的送给了她。
一切都是无言,这几乎不是爱情,但却是人间最美的真情。
4
不得不说,我是在忍着眼泪在读这样的诗。
这样的诗厚重,不只是人情,不只是生死,不只是善恶,它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对事物的尊重,达到了真正的天人合一,上升到了理学的高度,我不知道木木对王阳明“心学”是不是有过系统的研究,或者就是他的一种自觉的行动,让他们隔了数百年后产生了共鸣,或者,这真是一种天意。
明正德元年,王阳明被贬贵州农场驿,饥寒交迫,一个风雨之夜因屋漏雨不能寐,不得不露宿于一个小山头上的石头窝,人生际遇已到了最低谷,四面都是楚歌声,悲从心来,不由回头审视来时的路,才知少年气盛,犯下了许多错误,一时明悟:“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在木木的诗中,这些思想并非若有若无,而是有清晰的线索呈现,“帐外金鸡布鸣,嘈嘈切切,/说破了一股山泉”。一个“说”字,一个“破”字,尽得阳明遗风,这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更不是简单的两个字能描绘的,它们是木木的文学造诣和思想都到了一个高度的产物。
如此,读木木的诗,仿佛自己在看花,也在栽花,仿佛,天空中垂下的画卷,有一扇门在打开,我们探头而入,就像好奇害死人,我们又探脚而入,最终都成了画中人,都成了花中鬼,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处风景,也在我们的内心。
由此,我相信木木是个真正的诗人,也是个真正的善人。
摸着月色,沿着田埂仔细观察,
田鸡也是另外一种收获,走到柚子树下,
正值二十一点零八分,我们没有
立即摘下一颗,生怕惊动树上
的主人。小心的尝试着,慢慢有了经验,
就像此生,如一颗柚子的味道,
从风雨中来,听见的喧哗是醒着之后,
而长夜的宁静纯粹而无声
——许言木《一棵果树》
这是《一棵树》的节选,作为《我爱的姑娘》组诗中的其中一首,我真的读得很累,累,是因为痛,摘果是每个人的心愿,但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看作是树上的果子,而“经验”竟然是牺牲,因牺牲而得到的另一种喧哗,对于果子来说是成功,但对于某些疲惫来说,却未必是一种幸福。
爱情,不该被打扰,它是宁静的,任何的破坏都是对它的亵渎,问题是,我们明明有机会保持这种宁静,却喜欢假借它物像敲碎瓷罐一样,“砰”地一声敲得脆响,并兴高采烈地四处炫耀,木木不乐意这样做,他有自己的理由,他要自己和她醒着,一切都来之不易,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保持宁静,才不负年华不负卿。
这样的诗句,因婉转的陈述和使用了过于冷静的词语,显得低沉和压抑,并成为一块铅石,压住了人的肺,让人呼吸困难,意志不坚者,我怕读着读着会就此死去,低沉,是因为这世界太多虚伪的呐喊,不懂生命之重,低沉,是因为我们还缺乏理性的声音,来尊重每一个生命现象,个体太弱小,潜伏的危机一直隐藏在暗处。
读木木的诗,就得必须忍受他的这种写作方式,忍受其低沉带来的热烈,一旦你进入了他的第一人称阅读领域,你就会发现,是一个拳手在打组合拳,每一个汉字和音节都是拳手的手套,而肌肉是来源于自己身心的颤动,这样的拳头霸道无比,生生打得人鼻嘴流血,生生把人折磨得半生不死。
这是一个人的文学修养。
5
但低沉,也绝非厌世。
生命之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跨不过的坎,平凡人到最后视死如归,如果说是尘归尘土归土的话,那诗人却往往更为眷念,平凡人感受生命的意义是活着,诗人感受生命的意义是死去,死去即为长生,但一个死字,总是沉甸甸的。
这一时期的黔东南诗人中还有一个女诗人成果,她也在进行着这方面的求索,在我的观察中,出于女性诗人的敏感,她的写作手法更为直接些,通常以看得见的正在经历的事件来还原生命的现象,这个过程有风险,如果不能还原为最初的原点,就可能只是一段记叙,好在,成果有她的天赋,能把这个过程像绘画一样画出来,产生立体感。
木木采用了的是另一种写作技法,他不需要去描绘这个过程,他往往采用了第三人称,站在一边观看故事,借另一只眼,来表达善意,就目前而言,他大多数的诗作皆是对此在进行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中国的九零后诗人来说,不关注他都是不行的。
2019年下半年,木木开通了“舞水”公众号,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支撑起来黔东南微信文学的半壁江山,我们都知道做编辑是很累的,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是无报酬,他却一边做公众号,一边还推荐别人的作品,我不知他的动力从何而来。
这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 这也是他骨头里的本真,或许与他佛教徒的身份有关吧!对我来说,他是一段会说话的木头,让我惊奇!
我走在滇池悬浮木桥上
许言木
我走在滇池悬浮木桥上张目四望,
如一只刚飞到的海鸥,“高冷人设”构成
一道无形的屏障,让人想靠近,但不容易,
让它或者我放松的普通事件或东西,
源于某刻戒备松懈,比如,第一只海鸥
叼起投食的面包,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能,
或者游客拍照需要高深的仪式感,
它们只是和我有一个共同点,
等待最先得到“甜头”的人,然后学会献媚,
但有时也会保持最后独处的领地,
至少现在,还没有肆无忌惮地,
通常只是饥饿,而我则是其他,
饥饿构成了一种暗示,它们站在树木上,
对于摄影爱好者无疑是先知的,建立的
画面,相机算计“刹那”难以把握,
好似提醒我们,迟到的
几只海鸥是固守破旧法则的遗民,
对排斥的事物满怀恐惧?
连最本能的“鸟为食而亡”都不懂,
它不想改变规则或引入新的规则吗?
而我们只想利用它们的欲望玩着这个欲望的游戏,
如果它们不是这样的话,
则如我们所说的那样,那就是我们自己。
一颗果树
许言木
剥开一颗沙田柚子,皮很薄,
据说是叔父三十年前种植在田埂上的,
鱼塘在下方。猫很有骨气自己抓鱼,
源于水深未超出它的认知,
像我们儿时策划着柚子成熟时,顶着“骂声”,
熟知“骂声”之后,大口咀嚼果肉,
意犹未尽,如果那晚的月亮很圆,
我和堂哥还未睡下。我们
摸着月色,沿着田埂仔细观察,
田鸡也是另外一种收获,走到柚子树下,
正值二十一点零八分,我们没有
立即摘下一颗,生怕惊动树上
的主人。小心的尝试着,慢慢有了经验,
就像此生,如一颗柚子的味道,
从风雨中来,听见的喧哗是醒着之后,
而长夜的宁静纯粹而无声。
身后的物
许言木
走夜路的人出于本能的往后看,
任何风吹草动皆可变成诡异的东西。
被打量的物总是觉得被窥视,
人阿,由于对陌生的事物想象而恐惧,
而不是由于身后的物。
好似乌托邦里需要一个画饼者,
而不是由于那张饼。似乎
身后的物开始发笑,前方的物在招手,
仿佛月亮下落变得迟疑,
由于加快的脚步,时间变得漫长,
在某刻,我们频住呼吸的瞬间被身后的物
疯狂追赶,胸前开过光的佛成了庇护神——
对我们来说,未知的事物里总有些不安,
需要神明庇佑的,是否存在的也有兴奋的猜想,
随那令我们的猜测和不确定性而消逝,
我们停止了焦躁与不安,
我们犹豫了随即又归于平静。
沙漠的金黄,腹地是曾经辉煌的心脏
许言木
沙漠的金黄,腹地是曾经辉煌的心脏,
与之风暴抗争的勇士已逝去,
谁复堪与言说?
我们彼此谈论的荣耀,
空白占据全部荣耀之时,那荣耀
便也空空如也,在某个王朝的特定时段,
并不是某个重要时刻,
那些辉煌在数世纪内口耳相传,
悦耳或冷酷恐惧,
我们不是它的见证者,
只有沉默被词语讲述的历史,
其中某些引以为傲的,也同样令其蒙羞,
多余的礼赞杀死了他们的荣耀,
多余的影像都在编制着过多的辉煌,
包裹他们的是尘土飞扬、
点缀的是孤月,充满的是虚无,哦,楼兰。
2020.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