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wechat_logintip!

守艺人杨乃金:蜡染改变了我的人生

0
回复
2883
查看
[复制链接]

4334

主题

433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448
来源: 2020-7-27 15:08:5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次见杨乃金是在2019年的冬天。我和同事穆剑玫到黔东南州丹寨县宁航蜡染采访。隔着玻璃我看到工作室里有十几个画娘在画蜡,一张张白色的土布在她们灵动的手下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点蜡,感觉十分神奇。


  在宁航蜡染董事长宁曼丽的应允下,我走进了工作室。


  一会儿风风火火地走进来一个中年女人,皮肤有点黑,中等个子,穿着苗族服装,她没有直接去画蜡,而是笑呵呵地和画娘们说着话,工作室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笑声。


  她们用苗语交流,我听不懂她们讲什么,只是被她们的快乐感染,跟着她们笑。宁曼丽也站在一边,笑盈盈地看着她们。


  我指着前面墙上写着歌词的黑板问她们:“这是做什么的?”黑板上整齐地抄写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


  那位中年女人转身走到黑板前,告诉我:“这是我们唱歌的歌词。”


  说着说着,她就跟着歌词唱起歌来。


  宁曼丽指着正在唱歌的中年女人告诉我:“这是我们的画娘,叫杨乃金。能画一手好蜡,唱歌也很好听。”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苗家有一个说法,能说话就能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


  等她唱完,我问杨乃金:“你会唱《苗族飞歌》吗?”这是苗族的经典曲目。


  杨乃金没有回答,开口就用苗语唱了起来,声音高亢而纯净,犹如百灵鸟在山间欢唱。画娘们自发给她鼓掌,她像一个歌星,边唱边往楼上走去。


  乐观、开朗、自信而淳朴,这是我对杨乃金的第一印象。



杨乃金在工坊里画蜡(穆剑玫 摄)

  众所周知,苗族没有文字,他们依靠图案记事,依靠唱歌传递信息。前些年,为了给没有汉语名字的苗族群众办理身份证,可难为了当地政府,最后大家商议出一个方法,将苗族同胞的名字音译成汉字,杨乃金的名字也是苗语音译而来。


  1973年,杨乃金出生在扬武镇排倒村。那时候村里的条件比较艰苦,能吃饱穿暖就已经耗尽全部力气,加上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在这种大背景下,杨乃金没有上过一天学。


  排倒村紧邻排莫村,都是有名的蜡染之乡。多年前,蜡染还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是旅游商品,主要用于苗家人制作自用的桌布、床单、背包等。村里的女孩子们从小就跟着家中的长辈学习蜡染,织布、制蜡、画蜡、染布……这些都是女孩子必须学习的技艺。


  杨乃金也不另外。聪慧的她十多岁时就掌握了全部技艺。


  16岁那年,杨乃金想到县城打工挣钱。跟家里人打好招呼之后,杨乃金凌晨6点就出发了,走到中午一点才到县城。从未出过门的杨乃金不敢上门直接询问老板是否需要招工。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杨乃金走进一家粉店,要了一碗米粉,等吃完米粉,老板来收碗的时候,杨乃金怯生生地问老板是否需要小工。


  老板见她忠厚老实,就把她留下了。


  杨乃金在这家粉店干了三年。


  19岁那年,杨乃金请假回家看望父母,看到同村的姑娘们每天都在跳芦笙舞,天性活泼的杨乃金心动了,她辞去了粉店的工作,回到了村里生活。


  后来杨乃金也到县城做过洗车工,还当过绣娘。结婚后,杨乃金和丈夫商量买了一台“打米机”,日子就这样平淡而安稳地过着。


  2009年,安徽人宁曼丽到丹寨县开办了“宁航蜡染”,她到排莫村请绣娘跟着她一起到县城“创业”,第一批有6名绣娘跟着她到了县城。


  当年冬天,杨乃金听到宁航蜡染招工的消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她带着5岁的儿子来到宁航参加“考试”。


  考试就是实操,宁曼丽给她一张11乘以11厘米的布,让她随意画蜡画。儿子在火炉旁边玩耍,杨乃金在旁边画蜡,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杨乃金画好了。宁曼丽看了一眼她的作品,对她说:“明天来上班吧。”


  第二天,杨乃金来到了宁航蜡染上班。


  一个月后,宁曼丽请她签字领取工资,一共900元。杨乃金很激动,在她此前的人生,从来没有一个月挣到过这么多钱。


  在一些传统的苗族村寨,由于大多数年纪较大的女人不识字,家中种植的粮食,养殖的家禽,都由男人带到市场去售卖,钱也通常由男人支配,女人们没有太多的支配权。


  杨乃金说:“在家养一头猪辛苦一年还不一定能挣到900块。我可高兴了。”


  杨乃金不识字,只能在工资单上按下自己的手印。宁曼丽鼓励她:要慢慢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将来会有人请你在作品上签字的。


  那时候,丹寨的旅游业发展不是很好,进来的、出去的人都不多,蜡染工坊虽然在县城,但大多数产品还是要走到省外去销售。因此,宁曼丽就经常带着画娘们到处参加各种展会。


  杨乃金活泼开朗,大方自信,刚开始那几年,宁曼丽总是带着她全国各地到处跑。


  对于杨乃金来说,“走出去”最大的困难就是不识字。她曾经在超市认不清洗发水和沐浴露请求售货员帮助时受到过白眼,也曾经在车站买票后找不到取票点惊慌失措。


  说起这些,杨乃金的眼里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很快,杨乃金调整了情绪,马上露出笑容说:“但是因为蜡染,改变了我的人生。”



杨乃金在展会现场作蜡画(图由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丹寨大力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云上丹寨,康养福地,非遗之乡”远近闻名,很多游客来到丹寨,一定会看看蜡染、刺绣、银饰等。宁航蜡染工坊位于县城,加上产品时尚,画工、染工精湛,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为了将蜡染技艺传承、发展得更好,宁曼丽还创建了蜡染研学基地,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有一万余人到这里接受培训。除此以外,还有不少院校邀请画娘们去讲学。


  2016年,蜡染技艺精湛的杨乃金受邀到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与工艺系开展讲座,一个月下来,拿到工资一万两千元,还被该院聘为“民间工艺美术师”。杨乃金非常激动,一回到工坊就紧紧抱着宁曼丽说:“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



杨乃金带着蜡染参加展会(图由受访者提供)

  同年,杨乃金被中国手工坊认证为蜡画手工艺大师。2015年,被授予“黔东南州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此外,还获得各种奖项无数。


  邀请杨乃金“送学上门”的院校和单位越来越多,杨乃金每一次都倾囊相授,她希望更多人喜欢蜡染,也希望蜡染能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因为带着蜡染参加展会或受邀讲学,杨乃金已经走过了广州、广西、杭州、上海、苏州、北京、深圳等地,每次出行都感受到“没有文化”的苦。因此,她鼓励儿女们认真读书。去年,她的女儿王海燕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儿子现在也在念高中。从小耳濡目染蜡染技艺的女儿,除了兼顾工作,每逢假期她都跟着母亲杨乃金一起画蜡画。


  杨乃金说,虽然女儿有自己的工作,但仍希望她不要把蜡染这门手艺丢了,以后能继续传授给后代。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乃金在自己作品上签名(图由受访者提供)

  因为蜡染,杨乃金走出了大山,走出了丹寨,走出了贵州,让原本“一眼能看到头”的人生绚丽多姿,过出了不一样的精彩。杨乃金说,自己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能有机会带着蜡染到国外走一走。



来源:多彩贵州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