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天到了,百花绽放,满山的桃花红、梨花白,田里大片的紫云英引得小蜜蜂忙碌飞采……”在家教女儿读诗解意,因疫情闭关已久的小女托腮向往:“好想去大自然看看。”俗曰“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为辅导孩子功课已抓狂的我被提醒,女儿每天除了学习,痴迷手机电视,如今疫情基本消散,春光烂漫花开处,景色怡人好踏青,既能怡情又可寓教于乐。
趁着周末天气晴朗,母女俩轻装出行,开车向三十里外的老家驶去。一路春光绮丽,满目盎然生机,暖暖的风透过车窗扑面而入,女儿兴奋叫喊:“妈妈,风是甜的,我知道什么是春风花草香啦!”被快乐感染,我也情不自禁哼唱起儿时童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那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老家的大黄狗看见我俩,远远地摇着尾巴扑腾上来,九十二岁的奶奶推门迎出,听我们说要去后山采茶并转身堂屋翻找工具。“您老注意脚下,二娘呢?”我接过蔑条编的小竹篓询问。“茶山采茶叶,茶厂开始收茶青,她已经去采了几天。”奶奶撩起衣角擦擦手,“一斤收购价七八十,今年价格比往年稍低,但这个病毒影响大家都能理解。”
老家地处黔北一个小镇,春耕农忙,人间春色,欣欣向荣,田间地头隐约可见农夫俯身耕耘;乡野间簇簇花红绿叶兀自绽放,白鹅闲庭信步于紫红色的苜蓿花坪;草长莺歌声,清风徐来,使人沉醉不知归路。蓝天白云,碧浪翻涌,茶林间新生绿芽摇曳身姿随风晃动,不误春光好时光,正是春茶开采时,虽受疫情影响,茶商已备好资金等待收购茶青,“明前茶,贵如金”,忙坏了的采茶人起早贪黑。
家乡茶业方兴未艾,几年前二叔在老家山上种了十几亩,靠着这翠绿的茶片,和自己的辛勤耕耘,二叔一家过上了好日子,置了小汽车,新建了小洋房,家里的老院子修葺一通,木亭廊道,池子荷花,山泉养着稻田鱼,来了客人,打捞起来并是一桌丰盛的家宴。在县城居住的父亲和三叔,空闲时就开车回来喝茶休憩,陪奶奶聊天。外出多年,心系的仍旧是老家的一砖一瓦,改变不了的。
带着女儿通后山穿茶园,山路蜿蜒,满目皆景,翡翠般的山峦,大道两旁万木葱茏,百草丰茂,路旁柳树依依,我借机摘一条柳枝念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你看那细长的叶子是不是又像燕子尾巴又像剪刀裁剪出呢?女儿点着头,接过柳枝用手编成花环戴头上,歪头嫣然笑语:“妈妈,我也会背春天的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竖起大拇指:“孺子可教。”
山被暖风吹醒,层层叠叠的嫩绿慢慢苏发,松树林里偶见小松鼠撑着毛茸茸大尾巴跳过,鸟儿“啾啾”只闻其声。厚厚的松针被下,厥苔悄悄探出身子,一身绒绒白毛低着头欲语含羞,紫红色的枝杆一掐就断,嫩嫩的肉质和黏液手感满满。小小的竹篓子还没来得及装上茶叶就已经被山上的野菜占去了多半空间——有着锯齿边椭圆叶子是柴胡,回家拿水烫了蘸着蒜泥辣椒水吃;红红细细的长茎条是酸杆子,酸酸脆脆,随手折下剥皮给女儿拿在手里当小零嘴;还有茶园垄间散开的清明菜更是绝佳美食,指着花教女儿要选花骨朵初萌,叶片厚实还未来得及长开的才会口感清嫩爽美。女儿兴致勃勃,每采一朵都会拿到我面前询问:“妈妈,是这种吗?这朵怎么样?好想吃清明粑。”未了又吧咂一下嘴巴,口水挂在嘴角垂涎欲滴。我摸摸她的头以作肯定和鼓励,思绪跟着慢慢飘走,记得小时候父亲也总是带着我们去乡下挖野菜,小蒲扇样深扎土里带小黄花的是蒲公英,开水淖了可凉拌可清炒,清热解毒;树梢头的香椿芽要用竹杆绑上铁丝钩叉下来,切碎加个鸡蛋用猪油炒出来自带香甜。小时候只知道挖野菜快活有趣,却不知道也为生活贫困,父亲借着采风的由头,带女儿丰富生活,又靠小小的野菜节省家用。而现在,采摘野菜不再是一种因生活清贫而迫不得已的选择,返璞为真,皆为尝过生活的苦,才能品出变化后的甜,而这些不易,我想通过自然与实践,让女儿感受,懂得珍惜。
这时,有喊声传来:“你们在找什么呢?”我回首一看,是个中年女人,汗水两鬓湿湿贴脸上,黑瘦的脸庞双眼神采飞扬。我笑道:“在找清明菜,这些田里没打药吧?”“没有,放心采,政府宣传要发展有机茶,早就不打农药了。”“宁要草,不要草胺磷。”我打趣。凤冈县产茶历史悠久,据载,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古镇便是今凤冈县绥阳小镇。近年来,作为全县产业支撑,茶叶承担外贸出口重担,县里严格要求种植生产标准化。说话间,也听见远处传来隐隐普法宣传车声音: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百姓健康,科学合理用药,确保食品安全……
我和女人相视一笑,她放下手中的锄头借着与我闲聊稍作休息。“这几年国家政策好,家里茶园有收入,每年再种点辣椒、烤烟,收入好,改变大,前年推倒烂木屋翻新砖房。”女人脸上挂着笑,“这段时间被疫情影响,关在家里人都快发霉了,这不开春后赶紧趁天气好把荒草薅了过两天请人犁土种烤烟。”
“今年准备种多少啊?”
“四十亩,去年种了二十亩,脱贫攻坚村组道路全通了,运输方便今年就多种点。”女人有些羞涩,但也有按奈不住的得意,为自己的能干。说了一会,许是休息够了,女人不再和我交谈,专心忙碌土里活。
女儿早就在我们交谈的时候跑得远远地,我随着她的身影追去,茶浪翻滚,春风和煦,茶园里三三俩俩的人影双手灵巧采撷,两指轻巧却飞速地将刚冒出尖儿的茶片弹断,再如纷纷绿雨倾倒入衣兜或竹篓。手脚麻利的人一天赚上二三百是轻轻松松的事,一月下来有那十余岁小孩靠采茶赚上二三千的收入也是寻常之事。“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茶山上有悠悠歌声远远传来,一片小小的叶子,经最初萌发,生长,舒展成嫩绿,再经采摘、晾青、杀青、揉捻、炒制,最后制成云片状、颗粒样成品,放入器皿,诗语:“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小小的茶叶从山间到工厂,再跟着订单飞向世界各处,家乡茶产业的发展,不但为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寻到新路子,更为众多群众拓宽了致富增收路。
太阳慢慢的随着天际滑落,茶山的巧言笑语渐渐消散,大家忙着把今天的劳动所得拿到茶厂去称重换算工资。在茶园里母女俩收获颇丰,回去又是一阵忙活,二娘已在厨房切切洗洗,二叔在院子摆弄农机为谷雨后的春耕作准备。清明菜用山泉洗净沥水,放入蒸笼蒸软,捣泥和糯米面的工作就交给女儿,小姑娘兴高采烈当作游戏,借机又赋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春暖花开,莺莺燕燕鸟语声,今天山上是不是随处可听鸟儿婉转啼鸣,梨花飘落,夏末果实成熟丰收我们又可以来采梨子吃。“妈妈,说话算数,太有趣了,一定要记得到时候带我来。”女儿翘起小指要拉勾立誓。
新鲜的柴胡淖水凉拌,羞怯的厥苔混合着灶梁上现割的腊肉在锅里翻滚,嫩绿的茶叶里打发一个鸡蛋再煎得两面金黄,柴火灶灰里深埋的土豆滋滋作响散发出阵阵清香……大家七手八脚的把晚饭做好,色、香、味全。在家里无肉不欢的女儿面对一桌春色摸着小肚皮嚷,“可以吃了吗?好饿!”团团围坐后,二叔打开酒每人少许一点,举杯——为了疫情后的首次团聚。我微笑,为了生活的恩赐,感谢自然的赠馈。九十二岁的奶奶也感喟,还是党的政策好,现再吃得饱穿得好,家家有余粮!女儿跟着我们捧起饭碗,谢谢春姑娘带来的美食。
酒足饭饱,二娘收拾碗筷,我开始制茶。翠绿的茶青洒入柴火烧热的大铁锅,炒、颠、揉、捻,土制法的茶当然不能和现代车间生产的标准化相媲美,但胜在有情调,在于自己动手。我制茶,女儿打下手递工具,奶奶帮忙烧柴火,闲暇之余用手指写字教女,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岁月静好,世事安然不是平白得来,正如茶,几经历练才成就一捧清饮。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冬夜围炉夜谈是佳话,泡一壶自制绿茶,茶雾袅袅,汤色清翠,香气馥郁,抱着女儿躺在椅中,清茶、鸟鸣、松风相伴更为美,我指着天边明亮的星说,“你知道那是什么星吗?”“知道,北斗星。”“对呀,那就是指引你回家的启明星。”我轻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叮嘱女儿:“乖乖,你要记着,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去多少地方,祖国就是你的家,妈妈不希望你能做多大的成就,但希望你在长大以后,用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个细小的事。”抱着怀里昏昏欲睡的女儿,一杯茶水,慢饮细品,冷暖自知,犹如人生,虽有曲折颠簸,但小径通幽,柳暗花明,如日行三善,修行根本,唯独在平淡中坚持一颗真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得始终!
作者简介:
程永珺:女,土家族,80后,现居贵州省凤冈县,2004年开始尝试业余写作,有诗歌、散文先后在《贵州作家》《贵州日报》《遵义日报》《新蕾SORTY》等省、市杂志报纸发表作品。
来源:贵州作家·微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