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wechat_logintip!

文富丽|《人与土》(随笔)

0
回复
2052
查看
[复制链接]

4334

主题

433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448
来源: 2020-10-14 11:40:2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连绵不断的高山环绕着这座小小的城,四处轰鸣的机器毫不留情地铲平了许多障碍发展的山丘,可是路上还是被车挤得水泄不通。高楼已经建到了云层里,可是还是不够住。地上地下,见缝插针地修起了商品房。琳琅满目的市场上从来没有缺过粮食,所以没有多少人会担心土地。但是小城里始终固执地生长着一群对土地念念不忘的愚蠢人。


最近校门口整理出了一块绿化带,两旁是还弥散着油臭气的沥青路,中间是用水泥墩围成的长长绿化带,土是新土,刚用卡车拉来捣弄平整。还来不及种上草、花、或树,周遭的居民就伺机种上了些羸弱的白菜、芫荽和切了半截的葱,我忍俊不禁,心底里嘲笑着这好事的人,连这么一块绿化带都不放过。


每日清晨,那种下菜的憨厚阿姨总是在我上班的准点提着桶在浇菜,像极了我对学困生的坚持,又像一位虔诚的信徒,信仰着她的粮食蔬菜。一日两日……它们终于还是长出了些样子,我也每日怀着担惊受怕的心情瞧着这些蔬菜,仿佛那是我种下的,时时在担心着它们的命运何时终结,时时提防着漂亮的花树取而代之。或是出于暂时没钱买昂贵的花树的原因,这些蔬菜还是有了足够的时间长成了理想的模样。种菜的阿姨隔三差五地来“地里”,或拔走一把葱,或割走一株菜。我谦卑地望着这些绿色的植物,仿佛看到了从洪荒时代走来的先民们,在刀耕火种中赶走了饥饿,在与土地的一季季较量中,与文明产生了亲密的邂逅。


某日走访扶贫搬迁进城的学生,走进小区,齐齐整整的房子,一应俱全的公共设施,房舍间距超过了所有小城里的商品房,楼层不高,一梯两户。这样宽敞的居住环境是多少城里打拼的人梦寐以求的事。但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样优美和崭新的小区里,有些尚未种上植被的绿化带同样被人种上蔬菜、玉米,这种浓郁的乡土气息好像和急速前行的小城有点不搭调。乡村人对土地的眷念被固执地带到了城里,并试图在寸土寸金的城里生根发芽,这或许是天方夜谭吧,明天或者过几天,这些土壤就会种上千篇一律的花卉和吊着营养液的脆弱大树,岂容这些阿姨们任性地耕种呢。走进搬迁来的学生家里,室内宽敞明亮,家具应有尽有,我心下也欢喜,像那些无趣的主持人在街上采访人家幸福感一样,我也忍不住问一句那些笑脸盈盈的家长:“日子还好过么?”那些家长总是不无遗憾地说:“好是好过,就是找不到块地种点菜。”从农村土生土长来的我,在小城的楼宇夹缝里生活,每天为一株白菜在市场上讨价还价,我不敢嘲笑这些渴望土地的老实人,反而对他们有了共鸣和尊重。


那年在民中读书,日日沿着河道去上学,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春天里,前河周围的老农在河道的干涸处种上豆子和玉米,我心中纳罕:“怎么有这么笨的人,河水一来,不就颗粒无收了么!”日复一日,那些干瘪的种子还是长大结子,我每日也是杞人忧天的心情,担心某一场惊雷暴雨后的滚滚山洪水把它们连根拔起。老农们还是稳持地精心呵护,直到豆子和玉米都鲜嫩饱满的时候,老农们只粒不留地带走果实。还来不及让玉米的枝干和红豆的藤蔓变黄,第一场暴雨来临的时候,就摧毁淹没了所有的枝干和藤蔓。从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至今已经十多年了,现在仍有几个胡须花白的老农坚持早早地在河道里播种、收获。我不得不惊叹老农们的精明,他们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已经精准地把握了季候,并能因地制宜,征服地理的弱势,珍惜着每一寸能创造粮食的土地。


小城人对土地的热爱和利用,是沃野千里的地方出生的人无法想象的,也是那些从钢筋混凝土中走来的大城市人无法想象的,小城的大肆开发也不过是这十几年的事,许多现值中年的人,一半身躯还根植在土里。小城人还带着浓浓的乡土气在急速奔走的城镇化道路上龟行。


曾赁屋居住在小城正中小栋私宅的八楼,这里正处个坡顶,四下都是一些老旧的建筑,都是小城没有过度开发时修的,最高也不过是八层房舍。站在赁屋楼顶,寄着坡度,可以一览四周。而最令我赞叹的不是那街市上生生不息的涌动人流,也不是环绕城池的巍峨群山,更不是成包围之势的高挺建筑,而是周遭各家人的屋顶,千奇百异地种上各种各样的果树、花卉、农作物。你无法想象他们把深山的土一筐筐一篓篓运上楼顶,把楼顶打造成一个花园、一块田地、一片果园。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阴阴,秋天硕果累累,冬天也凹凸有致、不尽荒芜。小城人的屋顶,住着四季,那是来源于土的馈赠和恩赐。


我的左邻右舍,都是勤敏的人。左边邻居家的房顶,有矮枝的桃树和樱桃,还在树下规划了池塘养鱼,樱桃花的洁白还未落尽,桃花的粉嫩就接踵而来。樱桃的细腻还没品够,桃子的脆甜就如约而至。右边的邻居喜欢粮食,他的屋顶总少不了瓜果时蔬,圆滚滚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绿油油的葱,金灿灿的玉米……一年四季,总少不了五彩缤纷。前面的邻居种了各式各样的花卉,一年四季都开个不停。而最让我垂涎三尺的是后邻屋顶的那棵石榴树和枇杷树,每到夏末秋初,红的红,黄的黄,总勾起我童年攀树偷果的回忆。


我租赁的房子门口,也留了一大块场坝,也是覆着厚薄适中的土,房东家因常年不在,所以无心照料,也不曾种上什么。初来乍到,我也没把自己当成屋子的主人,所以也本不想种些什么。居住久了,左右邻居种植的情结感染了我,我也买了菜米撒了一季,菜收尽,又种上葱。第二年我买来了向日葵子,撒满了露台,期待着一束束的花开,果然没令我失望,那一季每次开门回家,总有笑盈盈的花对着我,阴郁的烦事总能四散而去。后来偶然在路边扯得一株常春藤,随手插在了门口土壤里,没几年功夫,就疯长开来,占据了大半个阳台。临到搬家的时候,不知何时无心落在土壤里的杏仁米,也长成了亭亭如盖的小树。搬家后我还是时常怀念着那楼顶的绿植,不知道这城市的楼宇间能安度多久。


土,总是这么神奇,能生长万物,能供人饱腹,能进化物种,在对万物的眷念中,也让人爱屋及乌地眷念着土。听说故乡的土还可以包治百病,所以过去的时候远行的人总是带上一抔。死了若得万幸,也必在土里安眠,它既包容得下一个人的一生荣辱,也掩埋得了千年风华,最后化个人人平等。可是,目之所及,无不是高楼大厦,生硬而没有温度地活着的人,不知道粮食的出处,所以少了对土的敬畏,对土的信仰。土地变成了变卖金钱的筹码,它的功用好像只有了修建高楼大厦。


小城的山呀,一座挨着一座,山上生长着苍松翠柏,生活着飞禽走兽,春天来的时候,青山水库的水清了;秋天来的时候,西山坡的果子黄了。我故乡的土孕育了高贵紫色的韭菜坪,生长出了松林坡的千年杜鹃,创造了稻香江南,还有那牛羊成群的阿西里西山……机器总在轰鸣,吞噬着每寸土壤,无孔不入的现代人,嘲笑着热爱土地的人的愚蠢,正对着我心爱的土地虎视眈眈。




来源:贵州作家·微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