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wechat_logintip!

贵州作家·微刊|​永远的牵挂(随笔)

0
回复
2751
查看
[复制链接]

4334

主题

433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448
来源: 2021-7-23 14:39:5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牵挂?牵挂就是彼此间的思念、想念、挂念……

    有人说,牵挂是一曲夜半小唱,声声悦耳,又句句揪心。

    有人说,牵挂是一本读不透的书,开篇见蓝天,结尾一团雾。

    可秦丰的散文集《牵挂》,为我们诠释的牵挂,视角独到,读后,别有韵味。

    徐徐道来,侃侃而谈,少有停顿的叙事特点,多有诗意的激情喷发,父母与子女的彼此牵挂,永远的人间未了情。

    人世间最不可忘怀的,是亲人对亲人的念叨;书山里的经典,是飘逸着缕缕馨香的几页书章。

    《牵挂》在我眼里,是一篇撼动读者心灵的平民箴言,是一道敝亮开来的黎明风景。

    “他们将要整天面对不停地汽笛声、楼下商家整天不停地叫卖声和街对面KTV的喧闹声;他们将要面临宽敞而陌生的街道、红绿灯斑马线;他们将要面对更多陌生的面孔和即使相识却来去匆匆的人们……”

    乡下、县城,两个迥然不同的社会单元,从此到彼,从彼至此,有多少距离,全凭习性感之。

    刚在县城落脚的老人,容易将热闹视为喧嚣,将规矩视为束缚……

    这好比,矛盾层出不穷是哲学铁律,牵挂只是平民的生活定式一样。

    大千世界,事有大有小,情有深有浅,德有表有里,唯有父母与子女彼此永远的牵挂,临峰巅,穿时空,傲苍穹。

    我与《牵挂》的作者秦丰,掐指算来,相识已二十四年。

    当年,我们同在县委大楼办公,他供职的正安报社在县委圆厅二楼,我供职的县纪委在圆厅四楼。

    从时任县文联副主席王美泉那里,我知道这位长有一副朴实相的年青人,来报社前,是一位乡村教师,中师文凭。就读师范期间,常有文章见报。

    没多久,我便陆续的在《正安报》副刊读到了他的作品,大多是篇幅不长的叙事散文,不时,也偶见比诗歌字数多不了几个字的抒情散文。

    中师毕业的秦丰,最懂以怎样的方式感恩父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就把培养幺妹的责任揽在了肩上。

    他幺妹、外侄女和表弟随他一起到他教书的学校读书,就靠他每月一百多元的工资维持,常常是当月的工资抵除上月的借款,下月的生活又打借条从财务借出,如此循环往复,捱过了那段艰苦岁月。

    “距离有多远,母亲的牵挂就有多深。”

    作品中,成家之后的秦丰,还是没让父母少牵挂,三口之家一个人的工资,让父母感觉到在县城这块“滑石板”上生活的儿子一家的不易,十多年来,他们仍以辛勤劳动获得的收成,接济在县城的儿子一家。油米肉食不用钱买,让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三口人的儿子,着实松了一大头。

    叙事也好,抒情也罢,作者都做到了有生活,有情趣,有喜怒,有哀乐,语言朴实无华,少有花里胡哨。

    未读《牵挂》之前,我一直以为秦丰的中师经历,就像我在小雅见到的那些农家子弟上中专,莫非就是父母多流几通汗水、多卖几担烤烟,就能使他们无经济压力完成学业那样简单。

    然而,我的猜测错了,错就错在把个别当一般,把想象当推理。

    秦丰的家乡,天楼山下、芙蓉江畔,由于缺少来钱快的经济作物,年老的父母,尽管一年四季躬耕不止,还是满足不了儿子求学的基本物质需求,在物质贫乏的环境里,秦丰的求学之路,是异常艰难的。

    秦丰考取遵义师范那年,也是天旱特别严重的年水。开学在即,他那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却发生了一连串尴尬而无助的事情,父亲为他凑学费又处处落空,不得不来到早就干裂了一道道口子的稻田,一处有几穗被太阳烤黄的稻子点缀在田中,躬着腰身来回于干裂的稻田中,双手小心地将烤黄的稻子一穗一穗地抽下来,然后又小心地放进身后的撮箕中,因为双手被汗水湿了,他又不得不搓几下,将沾在汗手上的稻谷一颗一颗的搓下来……最后将这些稻谷在太阳底下暴晒,捣碎后筛选出不多的新米粒,以请亲朋尝鲜的名义办了一个“升学宴”,赴“宴”的叔伯堂兄们在“宴席”上,你三块、他两块的为他筹路费和一个月的生活费。

    这令人唏嘘的新米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怎么也抹不去的印象,抹不去的印象,就是历史的记忆。历史的记忆,旨在教化后人。

    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秦丰,当过老师,后来调进县报社当记者,最后又转行到农村信用社,虽然经历了漂泊离乡背井之痛,却给这位笔耕不停的人带来了创作的灵感和收获,正安、遵义、贵阳、桐梓,处处都留有音容、足迹,阅历不可谓不丰富。

    阅历的丰富,只是一个人可以直面社会的一个方面,一个幸福和诣的家庭,才是心灵得以安宁的港湾。

    从《牵挂》里看出,作者一直都在为营造这样的温馨而努力。对己渐年迈的双老的牵挂,源自父母处处对儿女的爱怜。

    从一件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描述了一位平凡的农村女人,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她的人格魅力却深深的影响着他。母亲的钱包,虽然平凡而破旧,却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一生勤俭持家、善良贤明、坚强不屈的人格见证!

    由于作者擅长用散文的手法调动小说的故事,使《牵挂》整个集子的艺术感染力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子女对父母的牵挂,真可谓算得上人世间里最为动人的浅吟小唱。

    当下,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责任担当这个话题,又在社会学研究领域热爆起来。这话题,之所以热爆,是因为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产生了裂变。裂变后的负面后果表现在,作为社会单元的家庭,不管是物质与精神之需求、社会与道德层面诸元素,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负面变化。

    个别家庭,子不孝父母,父母不疼子女,成员之间因经济占有欲膨胀导致的悲剧,均时有发生,有人甚至将尊老爱幼一一这一民族优良传统,鄙之为落后的家庭凡俗而弃之。

    可在读了《牵挂》之后,你就会觉得,这一切,并非社会主流,仅是当今社会出现的一点不和谐的杂音而己。

    中华民族一直崇尚的、视为至高无尚的家国情怀,还是深深植根在厚实的土壤里。

    在常人眼里,家国情怀是一个伟大民族应有的闪光标配。

    政治家的家国情怀,以担天下之大任为目标,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昭示着有国才有家的宏伟志向。

    老百姓的家国情怀,以不负社会道义为目标,小善积德,大善至理展示乐家忧国的柔肠情怀。

    芙蓉江畔,这个虽未彻底摆脱物质困扰羁绊,但处处充满亲人间相互牵挂温馨的家庭里,家庭的每个成员都享受着快乐与幸福,生活的每个节点,欢愉的快感无处不在。

    小有小的担当,大有大的担当,普通百姓的家庭,靠这种朴素的认知支撑自己对家的责任。

    牵挂别人的人,才会被别人牵挂,普通百姓,靠这种彼此间的牵挂,凝聚起改变命运劰力量。

    秦丰对家庭的担当,没有信誓旦旦,更没有不切实际的廉价承诺,而是体现在”润物细无声”的点点滴滴中。

    一些看似普通的小事,秦丰做得是如此认真、地道,为了了却亲人的牵挂,他从不想留遗憾。

    秦丰的爱人没有工作,可这女人从不自卑,进了城后,不管是干零活,还是在单位干临时工,都干得很投入。

    秦丰的女儿上幼儿园那年,在某公司做临时工的妻子“下岗”了,家庭经济出现困难,为此,她与丈夫商量,自己南下打工挣钱,丈夫在家带孩子,打工虽劳累,总比困在家里强。

    十年前,在《芙蓉江文艺》纪念王美泉副主席的特刊里,我读到的一篇文章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秦丰的爱人外出打工期间,秦丰下乡采访前,总是把年幼的女儿托付给王的女人照看……

    读了那篇文章后,我才知道三天两头、在县委三楼楼道口遇到挎着相机准备去采访的秦丰,他的爱人此时却正在南方某城市打工。县委大楼上班的人,唯有秦丰的爱人是打工族。

    这期间的秦丰,从不因爱人职业的卑微觉得己不如人,照样昂首挺胸,坦坦荡荡,记者派头未减半分。

    二十多年来,他们硬是靠着对命运的不屈服、一步一步走到人生的又一彼岸,把女儿送进了大学。

    在遵义有了房、有了车的秦丰,终于有一天,把辛劳一生的父母接到正安县城,让他们开始了睌年幸福的生活。

    愿你的每天幸福如意灿烂似朝霞;

    你是我生命中永远的牵挂;

    牵挂是一首歌,祈祷平安幸福安康的歌;

    愿千万个彼此牵挂的家庭,永远和谐美满!

    作者简介:
    冯福庆,男,仡佬族,1954年4月生,贵州正安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正安人大退休干部,遵义市作协会员。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在《遵义文艺》《遵义作家》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60余万字,其中纪实报告文学《走进深圳》《八闽,那一丝淡淡的馨香》《美丽不再是憧憬》《追梦者之歌》等在民族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结集出版。

来源:贵州作家·微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