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wechat_logintip!

春将至!感受作家托马斯眼中的英伦风情

0
回复
3242
查看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147

帖子

89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97
来源: 2020-3-4 11:57:3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的袭击,让寒冬更为凛冽,但是“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如今,春风吹拂神州大地,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自然文学经典著作《宁静无价》,走进英国作家爱德华·托马斯的思想世界。看他笔下富于春日气息和生命力量的英伦风景,感悟大自然在宁静中向我们诉说的无言真理……


  爱德华·托马斯于1878 年初春生于伦敦,父母都是威尔士人。其父菲利普·托马斯一心要使他出类拔萃,先是敦促他参加英国文官考试,后来又送他进牛津读书,因为他认为儿子与牛津的精英们在一起,有望得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职业。然而,从牛津毕业之后,托马斯一直都没有找到父亲所期望的稳定职业。他无法忍受那种乏味单调的生活。他一生中都在寻求那种自由自在的野外生活。他曾做过记者、文学刊物的评论家,后来成为作家及诗人。他一生留下了几十部自然随笔集和诗集。


  从托马斯的自然随笔里,我们读到的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独白,城市居民的苦恼,对乡村野景的向往,从土地中寻根的愿望以及保护一片净土的执着。工业革命的影响给托马斯带来了内心的忧虑和心神不定的危机感。因此,寻求心灵的归宿、寻求家园的意义是托马斯自然随笔的主题之一。


  在《乡村》一书中,他表达了“除大自然之外没有什么可以依托”的观点,因为:“我们无法在城市求得和谐。……我们在城镇只会感到令人痛苦的人类辉煌,但是在乡村,我们却时常会感到某种庄严的宁静,某种将我们与无穷与永恒连在一起的命运。”因此,托马斯把大自然视为神圣的教堂,心灵的家园。在茂密的森林中,他看到“树叶青翠欲滴,宛若幸福美丽的泪珠”,“树影庄严静穆,如同一座教堂”,他感叹道,“我们仿佛是长期流离他乡的游子回到了家园。”不仅如此,在《南部乡村》中,托马斯还精辟地归纳道,文学将我们送往大自然主要是出于满足我们感观的欢乐;科学将我们送往大自然是为了让我们获取知识;工业社会及大城市使我们走向大自然是出于我们身心健康的需要,或者说,是让我们逃避前者。


  在《英格兰的心灵》中,托马斯把英格兰乡村中古老精华的部分奉献给读者:坐落在山谷中的小村庄、树篱环绕的农舍、古朴的小酒馆、孤寂的旅者、宛若绿溪般的草地、悠然吃草的牛羊。我们随他来到一片古老的林地,看到一幅凄美的景色:栗树的花瓣像雨点似的悄然落在一条树影斑驳的小石径上,只有偶尔飞过的一只孤燕,搅乱了垂直落下的花雨。秋季,我们随他来到山谷中的一所农舍,看到丘陵中的花儿与果实在农舍的墙上和房顶上相遇,形成了和谐的色调,从而使这农舍成为“秋季最壮观的花朵”。我们随他来到一处乡村的墓地,却很难将它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因为,掘墓人尽管忙碌,却是在种花割草,修剪灌木。墓碑上不管有无墓志铭,都总是刻着村里人的至理名言,承载着小村庄的历史,几近诗意。托马斯对所观景物的描写颇有“以文释画”的韵味:“那条蜿蜒的路呈东西走向。路北是长满荆棘的河岸;路南是一片低矮的树篱。目光越过树篱,可见两片点缀着橡树的宽阔的草地。那草地与高大的林木一起向闪烁的海湾蔓延而去;远处是几座林木茂密、波涛起伏的蓝山,尽头那座山顶上有一架风车,它像是一只鹿角,示意着远处的大海。”


  托马斯生前曾为门前的一棵柳树写过一篇文章。他写道:“在我的房前有一棵柳树。它日间被常青藤遮掩,夜间被蒙上神秘的色彩。躺在床上时,我看到人们从树边穿过。读书时,我看到树影神奇地在书页中闪动。我真切地感到,我看到了生活在柳树的枝叶中川流不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托马斯而言,自然景物与人类、人的心灵及人类文化已经融为一体,不分你我。但是,他十分清楚人与自然相应的位置。诚如他在《追逐春天》一书中所述:“大地不属于人类,但是,人类却属于大地。”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托马斯把一生中的大好时光都交付于大地,行走于英格兰的风景之中。


《宁静无价》

程虹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作者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文学的深切理解,讲述了十几位英美自然文学家如何与大自然相拥生活,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得滋养,如何把在自然中得到的感悟转化为精神的升华。通过大量的文本细读,作者对英美自然文学的源流进行了仔细梳理,生动呈现了地理环境、心灵启示和文学风格三者间的深入联系,并将美国自然文学作家与中国古典文学作家做了独特的比较,凸显出自然文学作品跨越时空和文化隔阂、展现人类共同理念追求的永恒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